汇丰及官方PMI数据冲突 就业形势判断趋向一致

导读: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数据显示,7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0.1%,较上月小幅回落0.1个百分点,仍处于50.0%的荣枯分水岭之上。
关键字: PMI

8月1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数据显示,7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0.1%,较上月小幅回落0.1个百分点,仍处于50.0%的荣枯分水岭之上。

不过同日出炉的7月份汇丰中国制造业PMI终值尽管仍处于荣枯分水岭之下,为49.3%,但却现小幅反弹之势。

一升一降,两个数据表现出两种趋势,中国经济的真实状况似乎让人有些琢磨不透。

两种不同经济表情

50.1%的7月份中国制造业PMI为连续第四个月下滑,低于此前市场预期,创下8个月以来的最低值。而汇丰7月份中国制造业PMI终值为49.3%,创3个月以来的高点。两家机构的数据似乎出现了趋势性的差异。

另外,从近8个月以来两家机构分别公布的制造业PMI数据来看,官方的数据全部位于50.0%的荣枯分水岭之上,而汇丰的数据则全部处于50.0%的荣枯分水岭之下。

除此之外,两份数据最本质的差别是,前者显示中国制造业始终处于扩张状态,而后者则显示中国制造业已较长时间处于萎缩状态。

对于这种萎缩,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市场研究总监鲁政委表示,官方PMI在7月一般都是下降的,因而,对本月的微幅下降不值得担忧。“考虑到中小型企业总指数回升,仅大企业下降,后者将受益于扩展政策的持续发酵而在未来改善;同时产成品库存大幅下降,原材料库存小幅上升,反映去库存近尾声,企业对前景预期改善,因此未来刺激政策只需落实维持,不必继续加力。”

取样不同导致差异

对于两家机构数据的差异性,汇丰相关人士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之所以出现差异主要有三个因素,“一是两家机构进行调研所采集的样本量不一样,汇丰一共采集了430家企业,而官方的样本量是800多个。二是,采集的样本有所差异,汇丰的样本中以民企、中小企业为主,而官方的样本则更多地以大中型企业为主。三是,两家机构所采用的季节性调整的方式不一样,而这一因素对最终数据起着不小的影响。”

鲁政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在判断经济情势时,两家机构的数据我们都会参照,如果判断大型企业及央企等状况就多看看官方数据,判断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就多看看汇丰的数据。”

其实,按照官方公布的分类数据来看,大型企业PMI为50.3%,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中型企业PMI为50.2%,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均高于临界点;小型企业PMI为48.1%,比上月回升0.9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下。显然,小企业PMI与汇丰的PMI较为相近,都在荣枯分水岭之下,且都出现了回升的态势。

就业形势判断一致

尽管,官方制造业PMI与汇丰制造业PMI有所差异,但是7月的各项分类数据中较为一致的则是,就业指数的双双下滑。官方7月制造业的就业指数为49.5%,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下,表明制造业企业用工量继续减少。汇丰7月制造业的就业指数从6月的48.8降至7月的47.7,为2009年3月以来的低点,已连续5个月低于50。

“缺乏新订单以及去库存继续对企业用工施压。”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兼经济研究亚太区联席主管屈宏斌表示,“尽管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仍保持平稳,但汇丰及官方PMI指数都显示就业市场压力有所加大。近期媒体关于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及工资增长放缓,以及某些知名制造业企业裁员的报道都显示未来就业状况可能进一步恶化。鉴于就业指数为滞后指数,政策层应早做应对准备以避免失业大幅增加所可能带来的不良冲击。”

澳新银行指出,从订单指数来看,未来几个月仍将面临一定的困难。“前瞻地看,外需仍在持续走弱,7月新订单指数延续上半年下滑的态势,且下滑幅度有所加深。因此,屈宏斌认为,“增长放缓的势头有所企稳,但并未逆转,经济下行风险仍存。政策层应继续加大政策宽松力度以稳增长、保就业。”

(责任编辑:0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