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河采油一厂科学注水实现增产提效

导读: 今年来,塔河采油一厂通过改善硬件条件、完善施工工艺、加强日常管理等措施,“注水基础年”活动取得较好成效。
关键字: 塔河采油

中国石化新闻网讯(郑瑞)今年来,塔河采油一厂通过改善硬件条件、完善施工工艺、加强日常管理等措施,“注水基础年”活动取得较好成效。注水油田开井率从71%上升到87.92%,油井综合利用率85.69%,平均检泵周期733天,注水老区自然递减率比上年下降7个百分点,迈出油区产量结构调整、实现效益开发的重要一步。

注水开发油田是油田产量构成的重要部分,但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油水井套损严重导致开井率低、注水设备老化腐蚀影响水质、精细水处理工艺运行成本高、测试能力不能满足现阶段开发需求等问题日渐突出,制约着油田开发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为此,这个厂重要注水开发单位采油二队在该厂“开发基础年”活动和注水专项治理工作的统一部署,加强注水工作,明显改善注水油田开发效果。

分层管理,加大投入,确保注水系统正常运行。这个队通过开展地质调查和潜力分析研究,进一步筛选了油田注水示范区块1个,厂级重点注水区块2个,累计覆盖地质储量6.1万吨,分层次开展注水专项治理工作,重点加强硬件设备更新、升级、改造和注采井网完善,确保整个注水管网的稳定运行。

深化地质研究,加强“五个”转变,科学实施注水工程。针对各个注水断块地质情况的不同,该队扎实推进注水工作由全面注水向优化部位注水、由多层注水向有效层段注水、由单一介质注水向组合介质注水、由直井注采向直井水平井组合注采、由同步注采向异步注采转变,在低渗油藏有效注水、潜山和薄层砂岩注水、中高渗油藏多元化开发和注水配套工艺方面都实现新突破。

这个队所辖油藏为世界级难题的碳酸岩盐缝洞型、超深稠油油藏,总含油面积167平方千米,面对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开发难题,这个队队干部职工凝聚提炼出基层“攻坚文化”,不断传承发展。干部职工凝心聚力,凝炼出了具有二队特色的攻坚文化体系。针对这些难题,加大油藏基础研究,实施“油藏分类管理,油井分级管理,开发指标层层分解,重点老区主攻稳油控水,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的油藏经营思路,提出了“一区一策,一油藏一策,一油井一策”油藏精细化管理方法,通过精细基础资料录取、动态分析、工艺研究三项管理,运用技术攻坚碳酸盐岩开发难题。自建队以来累计生产原油1356万吨,2004-2007年连续4年产量过百万吨,是西北油田分公司累产较高的采油队。

该队所管辖的沙48井,截至到2012年6月30日,安全生产4891天,单井累产油72.99万吨,累产气3973万方,被誉为塔河油田“功勋井”。在其引领下,这个队大力开展“长寿井”培育活动,从系统分析、精心维护、分类管理、全员参与等方面入手,以培养“长寿井”,打造“功勋井”为目标,紧密把握油井动态,将“一井一策”落实到每一口“长寿井”,长寿井数量稳步增长,截止目前已达到了29口,树立了油井管理的标杆。

加大技术攻关,完善注水配套工艺。这个队利用螺旋弯曲理论进行抗弯设计,通过采用逐级解封注水封隔器、助解器、扶正器及管柱锚定装置,解决长井段分注井的管柱弯曲问题。

塔河二区、四区稠油井含水在60%左右乳化最为严重,平均粘度>6000mpa/S,生产油井常因回压高,造成频繁洗井扫线作业,影响油井连续生产,常规加药、提温,泵输适应性有限,管理成本高。技术人员二区、四区原油粘度和含水率对应关系,人为增加原油含水能够降低混合液粘度的原理,开展“伴水流程”改造试验。通过已建完善注水管网,采用废旧油管,连接至井口进站管线,进行伴水生产,有效解决了因回压高造成稠油井洗井扫线难题,随着“伴水降粘工艺”改造在TK262井的成功应用,现已陆续实施28口井,累计增油1.35万吨。其中6口井停止加药,平均日减加药量158.5L;5口井减少了加药量,日降加药量457L。

(责任编辑:0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