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钢集团:运筹帷幄谋振兴

2016-12-26 10:40:25来源:中国钢铁新闻网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进入12月份,位于三燕古都的朝阳钢铁,全体干部职工士气高涨,攥紧拳头冲刺全年盈利目标,再不见一年前头顶停产“乌云”时的低迷情绪。

置之死地方能后生。今年年初,一场“刮骨疗毒”的改革为这个连年亏损的企业注入活力:3月份单月盈利,上半年扭亏为盈,全年预计盈利……朝阳钢铁成为鞍钢集团扭亏脱困攻坚战中首个摘掉亏损帽子的企业。

2016年,钢铁行业进入“冰冻期”。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鞍钢集团全面分析、准确判断、果断决策、从容应对,把“抓改革、保生存、促转型、求发展”作为主线,坚守“两条红线”,坚持“四个导向”,强力推进“四项重点工作”。全集团干部职工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共克时艰,战危机、保生存、求发展,以钢铁般的意志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扭亏脱困攻坚战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

守住生命线——确定“保生存、求发展”主线,划定经营现金流为正、产品边际利润为正“两条红线”

2015年末的一份统计数据表明:受国内外经济下行、钢铁产能过剩的影响,钢材价格和进口铁矿石价格“断崖式”下跌,中钢协会员钢铁企业将亏损超600亿元。

提高环保标准,压缩过剩产能,严控钢企贷款规模……绝大多数钢企都面临着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

历经最严酷、最漫长的“寒冬”,鞍钢有些重点亏损企业亏损加剧,有些企业由盈利变为亏损,一些高附加值产品创效能力大幅下降,资产负债率连年攀升,资金链风险升级。

内忧外患,鞍钢将何去何从?

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和钢铁行业严峻的市场挑战,鞍钢集团决策者始终保持着一种清醒、一份冷静。

鞍钢集团高层对2016年面临的形势作出预判:作为既有钢铁产品,又有铁矿石资源的钢企,鞍钢集团将遭受钢价、矿价持续下跌的双重“打压”,挑战更大,困难更严重。

严酷的形势已经逼到家门口,鞍钢若不想在“寒冬”中被冻僵,必须打好“保生存、求发展”这场硬仗和持久战。

抓改革才能保生存,促转型才能求发展。鞍钢集团确定“抓改革、保生存、促转型、求发展”主线,基于坚守“两条红线”、经营现金流为正提出生产经营主要目标。

“产品边际利润为正,才能不消耗净资产;经营现金流为正,才能不吃现金流。这'两条红线’是鞍钢集团生产经营不能突破的底线,也是企业的生命线。”鞍钢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唐复平道出了坚守“两条红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资金就是企业运营的血液,只有经营现金流为正,企业才不会因血液干枯而死。按照经营现金流为正的底线,鞍钢集团严格按照以收定支、量入为出原则,严控投资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严控“两金”占用,降低资金成本;加强资产负债管理,控制资产负债水平,有效防范债务风险。

产品是实现效益的载体,只有产品边际利润为正,才能实现产出大于投入。按照产品边际利润为正的“红线”,鞍钢集团按照做精、做优、做特、做强的原则,推进产品升级和结构调整,提升产品创效能力。

是“红线”就不能越过,是“底线”就不能突破。鞍钢集团对越过“红线”企业给予“硬约束”:对现金流不保,只能靠“输血”存活的企业,强令限期“止血”;对限期内不能“止血”的,加大考核力度,半年挂黄牌,年底红牌淘汰;对越过“红线”的企业领导班子,坚决实施调整或免职。

2016年上半年,突破“红线”的12家企业受到“黄牌”警告,对于突破“红线”未完成预算目标的企业,职工工资总额和管理层工资总额有不同比例的下浮。

随着“红线”意识、“底线”意识的不断强化,契约化经营、经营承包制等方式越推越广,扭亏脱困的路越走越宽。

画好攻坚作战图——全面推进调整、改革、创新、加强党的建设“四项重点工作”,打赢二季度,稳住三季度,抓住四季度

进入3月,市场形势呈现出向好势头。然而,全集团一季度生产经营效果并不理想,多家单位越过了“红线”指标,现金流处于红色警戒状态。

集团公司高层密切关注着市场形势的发展变化,缜密思考着应对举措。“要抓住市场向好的有利时机,努力争取更多的现金流,将一季度的欠账在后三个季度中分摊补齐,要打赢二季度,稳住三季度,抓住四季度,确立新目标,打出新水平。”2016年一季度经营活动分析会上,鞍钢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唐复平发出攻坚号令。

坚持目标导向、责任导向、问题导向、从严导向,集团公司再次对扭亏脱困攻坚战排兵布阵,画出攻坚作战图:调整、改革、创新、加强党的建设——

调整是方向,改革是动力,创新是希望,党建是保证,“四项重点工作”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堪称破解管理效率和劳动生产率低、经营活力与发展动力不足等深层次问题的“利剑”。

调整销售战略,稳住原有销售区域“大本营”;调整产业结构,放权搞活非钢,推进矿山企业运用模式转变,打造钒钛特色产业;调整产品结构,主攻调品种、提质量、降成本,释放优势品种的市场竞争力。

紧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出台《鞍钢集团深化改革实施方案》《关于推进工程发展公司、综合发展公司深化改革的意见》,完善战略管控模式下差异化管控体系,分类推进所属企业改革,重点推进亏损企业治理,深化三项制度改革。

实施创新驱动,推进科研设计机构市场化改革,释放科研院所和研发人员的活力;围绕现场推进技术创新,以新工艺、新技术降成本,以新产品提效益;推进全员创新,让创新工作室遍地开花,让双增双节、合理化建议成为降本增效的“金点子”。

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在“润物细无声”中转化为竞争优势。

随着一项项举措的迅速出台,一揽子计划的不断丰富完善。今年前十个月的一组组数据、一个个成绩单表明,鞍钢集团呈现出更有质量、更有活力、更加健康的新气质和新气象——

鞍山钢铁、攀钢独有领先产品开发总量分别达488万吨和285万吨,主要区域市场盈利能力显著增强;

朝阳钢铁、鞍钢联众实现扭亏为盈,攀长特、攀成钢重点亏损企业“止血”成效明显,完成了国资委挂牌督导的“僵尸企业”和特困企业处置年度分解目标;

鞍山钢铁吨材成本降低100元以上,攀钢炼铁、炼钢、轧钢工序生产成本同比降幅分别为12%、10%、6%。

随着扭亏脱困攻坚战措施的逐一落地,众多亏损企业一举摘掉亏损帽子,全集团生产经营呈现出喜人态势。

向新的振兴目标进发——积蓄从“生存”到“发展”转化动能,全面打胜扭亏脱困攻坚战

2016年10月15日22时,攀西大地秋意渐浓,攀钢南山宾馆会议室灯火通明,鞍钢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唐复平还在听取攀钢扭亏脱困工作汇报。

连着三天,唐复平夜以继日辗转攀枝花、成都,听取攀钢销售工作、预算工作、绩效考核、非钢发展思路、科研改革等8大专题汇报,调研指导攀钢钒、西昌钢钒、攀长特、攀成钢、积微物联工作,详细指导攀钢扭亏脱困工作。

正确的决策来源于调查研究。这一年,唐复平等集团公司领导频繁深入钢铁主业调研,了解营销战略调整和系统降本工作;深入非钢产业调研,听取其改革进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深入科研设计机构调研,与科研人员“面对面”,了解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措施落地情况……

每一次调研,都能看到扭亏脱困的新进展,听到转型升级的新思路,感受到广大干部职工的新风貌,增强了集团公司扭亏为盈的信心。

打赢了二季度,稳住了三季度,守住了“两条红线”。10月28日,集团公司三季度经济活动分析会提出“收好今年口,开好明年头”的工作要求,提出2017年工作目标是“全集团实现扭亏为盈”。

结束连续亏损、实现扭亏为盈,这是国家对鞍钢集团的要求,更是鞍钢集团自身发展的需要和职工的期盼,成为激励全体鞍钢人奋发图强的新动能。如何从“保生存”转向“求发展”,这是集团公司决策层一直思考的重大课题。

早在7月27日召开的上半年工作会议上,就提出“2017年是扭亏脱困的攻坚之年,目标是实现全集团扭亏为盈”,要求各子企业按照全集团“生产经营现金流不亏”底线和“持平不亏”红线,要确定新目标,打出新水平。

前不久召开的中共鞍钢一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上,唐复平在报告中明确提出2017年鞍钢集团工作总基调是“保生存、求发展”,生产经营基本目标是“全集团实现扭亏为盈”。

虽然同是“保生存、求发展”的工作总基调,但是内涵上却有所不同,“今年是基于坚守'两条红线’的保生存,目的是确保生存;明年则是基于坚守'持平不亏’的保生存,目的是更好地生存并逐步转向发展”。

全集团实现扭亏为盈绝非一时心血来潮,而是基于对时局的准确判断,是鞍钢振兴发展的迫切需要。

全集团实现扭亏为盈更非空中楼阁,遥不可及,因为鞍钢集团“有机遇、有政策,有基础、有保障,有经验、有条件,有措施、有考核”。

“全集团实现扭亏为盈”“坚决打胜扭亏脱困攻坚战”——当唐复平代表集团公司党委常委会所作的工作报告结束后,与会人员对字字千钧的这两句话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并成为分组讨论的“高频词”。

一种共识在这里达成,一种思想在这里统一,一种力量在这里凝聚。

“明年必须背水一战,实现扭亏为盈。要横下心来跨过这道坎,为实现更好更快发展打好基础。”唐复平代表集团公司领导班子发出号召。

寒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鞍钢集团应对挑战打响扭亏脱困攻坚战的实践充分证明,集团公司的发展思路是正确的、采取的措施是得力的,只要广大干部职工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把信心化为干劲,攻坚克难不松劲,改革创新不停步,就一定能打胜扭亏脱困攻坚战,走出寒冬,迎来山花烂漫的春天!

 

(关键字:鞍钢 运筹帷幄 振兴)

(责任编辑:0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