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钢唐钢:建机制 勇创新 强能力

2016-1-14 15:16:23来源:中商网撰写作者:孙立刚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2015年初以来,河钢唐钢检修公司紧密围绕全年任务目标,从系统地建立提效机制、推进维检技术创新和促进职工技能提升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人工劳效,在保证检修质量精度的前提下,以最为精干的人力、最短的检修时间完成任务。2015年第四季度以来,该单位圆满完成各区域大修,人工劳效超出当年年初目标,人均完成工时达到7.4小时/天。

完善管理机制打通维检高速路

“我们的人力需求是动态化的,一个维检中心的全部人力在300人左右,可大中修的需求是这个数量的几倍,2015年11月14日结束的1580大修单日人力需求最高峰甚至达到了1000人。”该单位工程技术科科长胡兰华分析道。

为此,该单位确定了固定区域维保、增强联动支援的维检机制。该单位成立机械维检中心,作为机动检修力量补充大中修人力,在各产线设置精简精干的维检人员,保证产线的日常维保。在1580线检修中,机械维检中心在大修重点项目之一的粗轧机标高调整施工中根据往期维检经验,深度优化了施工方案,利用自制专用小车拆装轧机零部件,压缩了支撑座、承压板和支撑板的整体拆除时间,促使整个项目提前72小时完成,得到了生产方的认可。2015年,专业化的大中维检队伍带来了实效,机械维检中心共计完成支援人数5.1万人次;第四季度,该单位各类检修的提前完工率更是达到了100%,避免了大范围的人力调动造成的效率低下,使产线维保力量得到了保障。

未来,该单位还将通过修订人均创效经营指标、针对市场开发部等部门制定专项考核指标等途径,发挥绩效指挥棒作用,促进劳效提升,进一步拓宽这条提效高速路。

推进技术创新装备提效“芯”动力

“这就是我们研究的《烧结脱硫皮带料斗拆装工具的开发》提效项目,实施后料斗拆装时间由14天缩短到6天,人力成本节约8.7万元。这个项目获得了河钢唐钢检修公司2015年11月的技术创新奖。现在,这项创新技术已经在炼铁本部得到全面推广与应用,效果非常不错。”2015年12月3日,在河钢唐钢炼铁北区的重要环保设备———210m2布袋式烟气脱硫系统附近,该单位炼铁维检中心机械技术员孙久健向记者介绍道。

检修技术进步是劳效提升的核心与发动机,该单位积极开展技术创新竞赛,将先进操作方法和设备改善方案形成提案,并根据实施效果、增效额度、推广力度等每月进行评审、颁奖,给予物质奖励。2015年第四季度以来,像这样的创新项目已经累计推广应用了15项。

此外,为提高维检人员技术创新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管理意识及能力,该单位还试运行了由承接检修项目转为与点检主动配合的新型维保模式。“现在我们的小班人员也在参与点检和设备巡检,我们和设备的‘亲密度’更高了,做起技改来也更加得心应手。”在河钢唐钢高强汽车板厂区,机械区作业长杜连江指着光整机的技改项目说,“通过巡检观察,我们发现这个位置容易产生碎屑。因此,我们制作了这个氮气吹扫装置,能吹除细小杂物,既避免了钢带表面划伤,还缩短了挤干辊检修更换时间。”

强化队伍建设一岗多能显实效

为提高人工劳效、增强实力,该单位全面、深入地开展了多能工培训。“检修中的交叉作业很多,一项工单往往需要多个工种。比如管道拆除作业,需要电工为焊机接电源、焊工割除和焊接、起重工指挥吊运,但是电工接线前焊工和起重工就要在一旁等候,起重作业反之亦然。”该单位人力资源科科长张旭东解释道,“电气、电焊作业是特殊工种,没有经过学习考试获得操作证件,决不允许代替作业,这样检修人力就白白浪费了,所以,职工技能不能单一化,需要建设一岗多能的职工队伍。”

据了解,该单位针对检修需求和工种紧缺程度制订培训计划,并结合班组技能提升培训把技术新人打造成熟练工,尽快投身到检修实际。经过近一年的多能工培训,多能工人数已经占到了操作岗位人数的近1/3。在1700线,热轧维检中心检修能手、作业长王庆向记者说出了身边的变化:“现在大家不再各行其是,一名职工就做了接电源线、起重吊运两个人的活儿,检修组织很顺畅,不多的人就能够独立承接小型项目。另外,干的活多了,绩效考核分数就高,大家也很容易接受。”




 

(关键字:唐钢 创新)

(责任编辑:01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