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钢钒“四促进”推动绿色制造

2015-8-20 11:30:40来源:中商网撰写作者:杨军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面对地方民生和新环保法的双重压力,鞍钢集团攀钢西昌钢钒公司坚持以发展循环经济为导向,深入开展制度建设、技术改进、创新管理、争取政策四项促进工作,促使其节能减排水平和能力不断提升,推进绿色制造和发展循环经济。

制度建设促进管理提升

近年来,西昌钢钒坚持生产与环保并轨发展,不断完善节能管理体系,明确节能目标,落实节能措施,确保节能工作按计划推进,按照“能源使用效益最大化”原则,坚持“少买、精用、减用”,实现了能源从管住到用好的飞跃。

在此期间,该公司改善了RH浊环系统冷却塔溢流问题,规范了炼钢煤气烘烤制度,降低炼钢工序煤气燃耗等,为其提高能源转换效率奠定了基础。同时,该公司还定期开展能源计量仪表的抽检校验工作,开展压缩空气仪表专项监察、整改,使压缩空气计量差异损失由原来的26%降低至15%左右;加大监管力度,实施能源管理区域负责制,建立跑冒滴漏责任连带考核体系,进一步抓好管理责任落实。

今年初以来,该公司共开展日常能源监察24次,对发现的跑冒滴漏、长明灯等35项问题进行了顶格考核。

技术改进促进节能降耗

创新驱动发展,西昌钢钒把“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融入到绿色制造全过程,加强工艺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如在炼焦工序深挖捣固焦炉潜能,在焦炭质量满足炼铁生产的前提下,不断降低配煤成本,全焦率指标达77%以上;在炼铁工序持续开展降低烧结返矿率攻关活动,高炉返矿率指标降低至20%以下;在炼钢工序调整转炉煤气中一氧化碳起始回收浓度,将转炉煤气回收量提高至0.46吉焦/吨以上;在热轧工序以提高连铸坯热装率、热装温度为重点,燃料消耗持续降低;在能源系统积极开展余热锅炉循环风机和环冷机冷却风机的经济性运行方式研究,烧结余热蒸汽回收量提高至80千克/吨。

通过技术变革创新,该公司能源动力各项指标大幅下降。其中,综合能耗指标今年2月份完成605.8千克标准煤/吨,能源成本5月份完成854元/吨;SO2排放量指标5月份完成0.75千克/吨,均创历史同期最优纪录。

创新管理促进经济高效

西昌钢钒积极推进市场化节能新机制,立项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5项,将合同能源管理打造为该公司新的效益增长点。

其中,热轧水泵节能改造试点项目于今年3月份施工完成,水泵节能率约达20%,预计年减少外购电70万千瓦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益;富余煤气和蒸汽综合利用项目于2014年10月份完成施工,今年1月份进入效益分享期,预计效益分享期内该公司每年减少电费3800余万元。

另外,在用电方面,该公司对厂房屋顶和皮带通廊的照明进行了节能改造,采用无极灯替换传统的金卤灯,预计6年合同期内节约照明电量4461万千瓦时,可获得节能效益约953万元;光伏发电项目于今年6月份完成施工,年均发电量可达2122万千瓦时,每年节约标准煤7639吨,减排二氧化碳21156吨,效益分享期内减少外购电费212万元,该项目是西南片区最大的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社会效益显著。

争取政策促降本增效

西昌钢钒加强政策沟通和规章制度的衔接,积极争取各项优惠措施减轻经营负担。

一是留州电量的优惠,截至7月末,该公司累计获得留州电量11亿千瓦时,减少了上亿元的外购电费支出。

二是富余电量的消纳政策,预计该公司今年可获得富余电量8500万千瓦时,减少外购电费约1200余万元。

三是积极开展直购电工作,该公司与地方电力公司签订了丰水期的直购电意向协议,预计减少外购电费约500万元。

四是在做好环保工作的同时,积极争取政府科技扶持。期间,该公司向政府部门申报的绿色低碳发展示范项目和高硫钒钛矿冶炼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技术研究项目,均获得政府资金奖励上百万元。


 

(关键字:西昌钢钒)

(责任编辑:0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