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楼市未来走势存在四种可能

2014-10-11 8:16:09来源:新华网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面对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的局面,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经济学部副主任刘树成表示,要摆脱被动局面,已经不是靠短期的“微刺激”就能解决的,应把应急式的项目应对,改革为构建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的新棋局。现在应借“十三五”规划的编制,进行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的顶层设计,其中,重要抓手应是在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下,把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与区域发展结合起来。

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

记者:近几年,中国经济逐渐告别了过去的高增长,进入换挡期,走向“新常态”。当前由于受到“三期叠加”的影响,经济下行压力日益加大,虽然政府出台了多项“微刺激”政策,但是好像并未达到预期效果,您觉得应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

刘树成:以我国GDP季度同比增长率来分析。2007年平均达到14.2%的高位;2008年、2009年,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走出一个V字形下降和反转;2010年第一季度达到12.1%的高峰;从2010年第二季度起,进入一个新阶段,至2014年第二季度,已17个季度(4年半)。这17个季度的运行轨迹,基本上是一个下降趋势。不过,其中,从2012年第一季度至2014年第二季度(共10个季度),大体平稳在7.6%左右。但从2014年7、8月份,特别是8月份的经济运行数据看,下行压力不仅没有减轻,反而加大。

2014年8月份,全国工业生产增速明显回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月同比增长率降为6.9%,较7月回落2.1个百分点。这是自2008年底、2009年初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之后,全国工业生产增速近6年来的最低水平。2008年11月、12月时,全国工业生产增速曾降为5.4%和5.7%。2009年1-2月份合计,全国工业生产增速曾降为3.8%。在2014年4月以来不断出台“微刺激”措施的背景下,8月份工业生产增速的明显回落,超出了市场的普遍预期。有关专家分析称,8月份工业生产增速有点令人吃惊,让市场各方吓出一身冷汗。与此同时,8月份,从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房地产投资、全社会发电量和用电量、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全国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等反映实体经济运行状况的指标来看,它们的增速均出现下落。而且,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近3年来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当然,预计2014年9、10月份,工业生产增速等指标会有所回弹。9月,汇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初值(汇丰PMI)为50.5,高于8月终值(50.2)。但在目前“微刺激”情况下,这种回弹难以持久。到2014年底或2015年初,经济增速又会下滑。有专家呼吁,对8月的数据“不能慌”,不能反应过度。但也有专家认为,既不能慌,也不能掉以轻心。

现在的问题是,到年底,就算2014年全年GDP增速有可能低于,但还接近7.5%的预期目标,而明年怎么办,未来几年又怎么办?

关于8月份工业生产增速回落的原因,国家统计局工业司高级统计师江源给出6点解释。一是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影响出口。二是投资、房地产销售持续下滑,对相关行业产生较大影响。三是汽车、手机等主要增长点明显回落。四是前期库存增长过快,导致去库存压力加大。五是天气因素,部分地区气温较往年偏低,对火电等相关行业影响明显。六是去年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较高,为全年最高水平,因此,今年8月份工业生产增速明显回落,有一定的基数因素。这些原因,都是直观的、表面的、浅层次的原因。深一层分析,有两个因素值得重视。一是“微刺激”措施缺乏持久力,其效力越来越弱,时效越来越短。二是一些地方已对GDP不感兴趣,不再关心GDP,不再把GDP当回事。一些地方缺乏责任意识,“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不担当,不作为,懒政松懈。

未来经济走势存在四种可能

记者:当前,出于对宏观经济数据的不同解读和认识,国内经济学界对于未来中国经济走势存在着截然不同的观点,争论很大。乐观者有之,悲观者亦有之。您认为,2020年之前中国经济走势会呈现一种什么局面?

刘树成:对于2015年至2020年这6年中国经济走势有四种可能性:

第一种可能性,一路走低。由目前的7.5%,降到7%,再降到6.5%,到2020年降到6%左右。

相对应的政策含义是:不再守7.5%的下限,使宏观调控下限不断下移。但问题是,其一,给市场造成一种不断下降的预期,不利于稳定和提振市场信心。企业预期赢利不断下降,影响企业的投资意愿和投资能力,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升级。其二,虽然目前受第三产业发展影响,暂时没有影响就业情况,但已影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一般说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要低于GDP增长率。到2020年,若GDP增长率降到6%左右,那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就要降到5%或以下。到那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的不断下降,将会取代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也将影响消费的增长和需求动力结构的调整。其三,影响财政收入的增长,使财政的减税空间越来越小,使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受到严重影响。

第二种可能性,继续走平。近一、两年维持7.5%左右;“十三五”期间维持7%左右。

政策含义:继续坚守目前的7.5%下限,或“十三五”时期坚守7%下限,继续采取目前的“微刺激”政策。

存在的问题是,“微刺激”的效力越来越差,守下限越来越被动。近年来的“微刺激”,形成了一个循环圈,即“经济增速下滑—微刺激—小幅反弹—再下滑”的循环圈。大体上说,每年初经济增速下滑,第二季度开始采取“微刺激”措施,然后经济增速小幅反弹,接下来,“微刺激”效力减弱,下半年或下一年初经济增速又继续下滑。如果这种循环圈年年继续下去,宏观调控就要年年打“下限保卫战”。一旦国内外经济环境有个“风吹草动”,即出现某些不确定性因素的冲击,经济运行就很容易滑出下限。

第三种可能性,重返10%以上高增长。

政策含义:强刺激。这种可能性已不存在。但值得注意的是,现在,一提经济增速应该有所回升,就被扣上“要重回10%以上高增长老路”的帽子。实际上,在9%以下、7%以上的中高速区间内仍有经济适度增长的空间。要让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不能理解为只守下限,上下限之间还有宝贵空间。

第四种可能性,遵循经济波动规律,不是只守下限,而是使经济运行在7%至9%上下限之间的合理区间正常波动。经济波动,在上升期和回落期有着不同的功能。回落期,是调整期、淘汰期,市场低迷,企业经营困难,难以实现技术创新。上升期,是市场活跃期,投资和消费活跃期,有利于推动技术创新,有利于实现提质、增效、升级,迈向中高端水平。

政策含义:在到2020年的期间,以合理区间的中线为基础,该回升时,就回升,但要把握回升幅度;该下降时,就下降,也要把握下降幅度。当前,要摆脱只守下限的被动局面,已经不是靠短期的“微刺激”措施、不是靠临时的反周期对策、不是靠简单的放松政策、不是靠一个个零碎地推出一些项目就能解决问题的。也就是说,既不是靠“大水漫灌”所能解决的,也不是靠“喷灌”、“滴灌”所能解决的。我们不能仅就短期宏观调控的力度问题去争论,不能仅就宏观调控是该松还是该紧、是微刺激还是强刺激去争论。而需要宏观调控“大手笔”。就是要把目前短期的、应急式的项目应对办法,改革为构建我国经济中长期发展的新棋局,采用具有中长期持久推动力量的总体应对办法。也就是要从把握到2020年期间我国经济发展大局出发,即到2020年我国经济发展究竟要做什么,总的发展任务是什么。

(关键字:楼市 未来 四种可能)

(责任编辑:01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