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四大行25天新增贷款仅1300亿

2014-5-28 9:23:47来源:华尔街日报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实体经济低迷使信贷需求不振,本月信贷数据持续疲软。获悉,截至本月25日,工、农、中、建四大银行新增人民币贷款仅1300亿元。上周央行约5000亿元再贷款的传闻一度让市场重燃定向宽松的希望。中国货币政策宽松与否又成焦点。

上述报道称,四大行5月同期存款负增长仍在3000亿元左右,月底存款冲刺的局面无法避免。信贷数据疲软部分源于外汇占款增长低迷导致的基础货币投放之困,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实体经济去杠杆化的现状。渣打银行大中华区研究主管王志浩近来预计,货币政策可能已经在没有任何官方信号释放的情况下悄然实施。

4月金融机构外汇占款虽然连续第9个月正增长,但新增外汇占款较3月大减38%。事实上,在3月新增外汇占款环比大增47.6%以前,2月新增量已创五个月新低。此前国家外管局原局长吴晓灵曾表示央行“降准”障碍之一是外汇占款过大。

本月21日,银行间市场传出中国央行通过国开行和建行投放基础货币的消息,传闻称投放规模在3000-5000亿元。如果属实,下个月央行公布的5月货币信贷数据可能超出市场预期,市场会将其视为今年首次出现的显性货币宽松迹象。

本月22-23日,李克强总理调研讲话称,针对融资难问题,要运用适当的政策工具,适时适度预调微调,盘活资金存量,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外界将此视为货币政策讲话的重要信号。

瑞信近日报告指出,虽然中国经济增长已经走出失速最严重的低谷,但还有诸多挑战,与经济增长前景相比,信贷状况更令人感到担心。瑞信预计,中国政府不会出台刺激性措施,只会采取象征性的举措。

华尔街见闻本月初也曾对比中信与海通报告。中信证券报告认为,央行发布的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里已现全面降准信号,预计定向降准转为全面降准可能性大幅增加。

但海通证券却认为,信贷宽松遥遥无期,央行称未来仍将继续执行稳健货币政策,坚持“总量稳定、结构优化”的方针,意味着难有全面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但不排除定向微宽松政策支持实体经济。

即便政府有意刺激,实体经济需求萎靡也让银行难以无视风险增加放贷。

中金公司近期对江浙两省调研后报称“在浙江银行业看到了信贷收缩的影子”,浙江省银行体系的基础设施贷款和房地产贷款占比出现上升,而制造业和小企业贷款占比下降。

该调研发现,金融机构对未来12个月的宏观经济较为悲观,不少金融机构和企业家甚至认为,即使放开限购和限贷,效果也难乐观。

(关键字:贷款 银行)

(责任编辑: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