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督查风暴:楼市调控抉择时刻

导读: 7月31日,国务院派赴北京、由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胡存智带队的督查组,召开了座谈会。此前,督查组到保利“春天里”等项目进行了实地调研。
关键字: 国务院 督查 楼市 调控

7月31日,国务院派赴北京、由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胡存智带队的督查组,召开了座谈会。此前,督查组到保利“春天里”等项目进行了实地调研。据知情人士透露,督查组调研的内容,主要是项目销售情况,有没有涨价,如果有,涨价的原因是什么等等。

7月31日上午,督查组约谈了部分专家、学者,下午约谈了经纪公司和代理机构的代表。8月1日,一位参与座谈会的业内人士向本报透露,督查组主要询问了当前北京的市场状况,房价走势和交易量;各机构对市场的判断及调控建议。

该业内人士告诉本报,参于座谈会的业内人士普遍称宏观调控政策取得明显效果,尽管市场成交量回暖,但不会出现暴涨。提及对调控政策的建议时,部分经纪机构希望调控能有所放松,尤其是放松对改善性需求的限制。有人呼吁应允许多套房持有者卖完手中的房子后,还有资格购买。

8月1日,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市政协主席王安顺和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胡存智率领的国务院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督查组进行了座谈。

据北京日报报道,郭金龙表示,北京市的调控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房价“稳中有降”势头明显;投资和投机性需求被有效挤出。

8月1日同一天,北京市建委约谈了部分开发商。据知情人士透露,座谈会上,北京市建委表示,将在商品房预售审批过程中进行价格引导和监督,必须使北京房价合理回归。

参与座谈的开发商对此的理解是,申领预售证的项目,若超出区域内同类楼盘的某个价格系数,将很难取得预售许可证。这实际上是在预售证环节对房价进行干预。另据透露,北京将暂停热点区域的土地出让。

很显然,督查组的调研成果,有可能成为影响房地产调控走向的关键一步。但关于当前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的解读,业内存在较大分歧。

房价反弹的压力

以北京为例。从统计数据上看,调控确实“取得了明显成效”。北京市住建委提供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新建住宅成交均价20481元/平方米,同比下降9.2%。7月以来为20773元/平方米,比6月下降3.1%,较去年同期下降8.4%。首次购房比重在90%以上。

然而,房价下降的统计数据,与买房人的实际感受有所差距,官方数据也和民间数据呈现出差异性。

中原地产提供的数据显示,7月内,北京签约套数前35位的商品房项目中,有9个楼盘销售均价为历史最高,占比达25.7%,并且有26个楼盘的成交价格涨幅环比超过5%,占比约为3/4。众多楼盘酝酿涨价。不少买房人是在一片“涨声”中仓促入市。二手房则更为疯狂。

但是,参与座谈的前述业内人士直言,没人愿意在国务院督查组面前渲染涨价的气氛,都异口同声称调控效果明显。

与此同时,2011年以来从市场消失的地王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7月10日,民企中赫置地以26.3亿元的最高上限价格、配建16400平方米回购房的条件拿下北京万柳地块,折合楼面价超4万元/平方米,刷新了全国住宅类地块的纪录。

在其他城市,久违的地王也次第登台。上海从去年下半年出让的土地,很少出现溢价,但今年上半年成交的49幅经营性用地中,有溢价的土地共计16幅,占比约为32.7%,其中6月份溢价最高的更是达到435%。

6月份以来,恐慌性入市的购房者逐渐增多。正如国务院总理7月7日在常州视察时所说,“群众普遍担心房价反弹”。

危险的征兆?

下一步加码的调控政策会出台么? 地方政府并不希望中央层面出台更严厉的政策。

7月23日,南京市对外发布《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鼓励首次置业,对住房公积金缴存者首次购房家庭给予公积金贷款支持,积极支持人才住房消费等举措,被外界视为松绑调控。

南京市副市长陆冰最近在回答国务院督查组问题时说,南京楼市正常的交易量每天在300套左右,2008年调控时每天交易量不足50套,年底财政出现负增长,“这种起落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房地产关联度高,房价大起不行——会累积泡沫,催生投机投资,但大落也不现实。”

自2011年下半年以来,不断传出有些地方“微调”的消息。人们关心的是,新的调控政策是否会在督查报告递交随后到来?

21世纪不动产分析师粟日认为,国家是否会出台新的政策,预计还是要看9月以后的市场情况。北京中原地产研究部总监张大伟表示,如果楼市反弹过度,很可能导致调控再度加码。

如果出台新的调控政策,中央会有什么样的选择?业内人士称,有两记可能的重拳能用,一个是业内讨论已久的房产税,推广到更多的城市,且税率有可能大幅提高;另一个就是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

7月2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布《中国住房发展(2012年中)报告》建议,在目前开发商商品房库存量较大的条件下适时取消期房预售制度,有利于控制开发商资金链促其快建快销。

2005年时,央行有关部门也曾建议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世联地产董事长陈劲松等表示反对,理由也是此举会引发房价大涨。

但是,粟日认为,取消预售制与房价上涨,并不存在必然的逻辑关系。美国等成熟经济体,多是采用现房销售。另一位业内资深人士也表示,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对开发商的资金要求是大大提高了,一批没有实力的中小开发商可能会倒闭,市场集中度会增加,但大的开发商收购这些中小开发商后,总体供应量不会发生太大的改变。只要继续实行限购限贷,取消预售制,并不会引发房价大涨。

(责任编辑: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