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钢市在价格战中实现自我淘汰

导读: 自四月份以来,国内建筑钢材市场进入了今年以来的下滑通道,而在六月份维持短暂盘整以后,七月中旬价格快步回跌,单日跌幅甚至接近百元大关。
关键字: 建筑钢市 价格战

自四月份以来,国内建筑钢材市场进入了今年以来的下滑通道,而在六月份维持短暂盘整以后,七月中旬价格快步回跌,单日跌幅甚至接近百元大关。在现货不断下探的同时,螺纹钢期货盘面更是连续走低,截止到7月16日,收盘价跌破3900元/吨的强力支撑位,再创年内新低。究其原因,国内经济放缓、投资大幅降低,这已经不仅仅在心理层面影响市场预期,而是切实影响到了钢铁的下游需求。同时国内粗钢产量的继续高启、供需矛盾愈发突出等钢市基本面明显较差,除此以外,市场资金量的偏紧、利润率的下降、人工等各项费用的提高,都增加了今年整个钢铁行业的运营难度,也让钢市的2012更显悲观和沉重。

受此影响,无论是钢厂还是现货市场,悲观情绪都显浓重。钢市连续几个月的跌跌不休,不但让钢厂重复性累积了大量的库存,也让现货价格一直处于倒挂行情。尤其是在河钢、沙钢、永钢等一线钢厂滞后的季度调价的政策面前,代理商为减少亏损降低风险,也只能继续减少订货,即使在钢厂高喊“增大优惠增大返点”的诱惑下,商家也是丝毫不动声色。截止到目前,除了中天、新抚钢及唐山个别小厂有少量减产以外,其余国内一二线钢厂仍以满负荷生产为主,一方面保障自身所占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也在等待市场曙光的再现。但是我们不得不看到,在供需矛盾凸显的的当前,为保障企业的生存,钢铁行业已经进入到了一种“价格战”的自由竞争中。所谓的价格战,既压低价格以出货为主、快速回笼资金、现金为王。因为只有在这种运转模式下,钢贸商才能保证自身资金链,保障自身的生存空间。而对于部分盘面大、库存多、资金占用偏大的企业,反而在自由竞争中破产甚至被淘汰。

在这种价格战的初始状态,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钢贸企业。因为在经济疲软的当前,终端企业会受到需求及成本的双重挤压,进而成本压缩,压力传导给贸易商;而在钢铁产业链中成本增加值也会向下传导给钢贸商,因此拼资金、拼价格、拼客户群体成了贸易商生存的基本要素。倘若此时钢厂产量不进行有效压缩,那么代理商的抽身便直接导致钢厂继续接棒延续价格战。那么多数民营小厂便成了战争中的首批牺牲者,但源于小厂管理成本相对较低、生产灵活等特点,这种风险很快就会转移给一二线大中型钢企,此时减产停产恐怕是不得已也必须为之了。

总之,虽然目前的钢市并非良性发展,但随着各地价格的深跌,钢市也正经历着一波自由竞争中的自我淘汰的过程,也就是所谓的洗牌。但是倘若钢厂集中减产进度缓慢,那么这个自我淘汰的过程也会相当漫长。而八月份或许成为市场的分水岭,一旦本月底下月初现货价格继续大幅下挫接近200元/吨,那么钢厂亏损幅度也会相应增大,再加上高额的库存压力及代理商订货比例的继续下调,钢企减产检修力度恐会陆续增加,从而基本完成钢市漫长的筑底过程。(中华商务网 武晓静)

(责任编辑: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