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数据向下 人民币中间价折返半年前

导读: 近期,欧债危机继续发酵,引发了市场的新一轮恐慌,美元避险优势再度发挥,连续十多个交易日走高。
关键字: 经济数据 人民币

这已不再是趋势的判断,汇改七年后,此时的人民币正处于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时期。

近期,欧债危机继续发酵,引发了市场的新一轮恐慌,美元避险优势再度发挥,连续十多个交易日走高。这一次,在非美货币纷纷跳水的时候,人民币没有守住以往的那份特立独行。在上周人民币中间价连续下跌多日后,虽然于周五较前一交易日稍有回升,但也不过是6.3209,较5月2日6.2670的价位已经明显贬值。这样的中间价水平已经与去年12月人民币的月平均中间价6.3281处于一个“档次”,而中间价最早达到这一水平出现在2011年10月下旬。

有市场人士指出,外围因素确实对人民币走势产生了一定的打压。但近期中国发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似乎表明中国经济已告别了高速增长态势,这个前提也给市场提供了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暂时熄火的理由,在经济缓行期的人民币适度贬值,对经济的运行而言,未必是坏事。

数据“向下”

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2年一季度的GDP同比增长8.1%,这个数据已经是连续第五个季度下滑。统计局相关人士表示,一季度经济增速有所回落,但仍处在合理适度增长区间,不过“也要看到经济运行中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主要是稳定出口难度较大,一些企业特别是小微型企业经营困难增多,部分行业效益下滑”。

不过,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近日在公开场合表示,即使GDP增速下滑,但中国经济并未进入偏冷状态,“要习惯基数提高以后经济增速的回落”。

上周财政部公布数据显示,2012年1~4月纳入统计范围的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营业总收入、应交税费同比继续保持增长,但营业总收入环比出现下降、指标实现利润已是连续三个月同比下降。在此前公布的1~3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为10449亿元,同比下降幅度为1.3%。

央行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末,金融机构外汇占款余额为255888.21亿元,较3月减少605.71亿元。这是今年以来外汇占款首次出现负增长。有关专家认为,随着海外需求减少,国内资产价格下降,下半年新增外汇占款为负的可能性非常大,这也给人民币汇率的贬值预期提供了支持。

央行发布的4月金融统计数据显示,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大幅减少,同时减少的还有新增贷款,新加坡华侨银行等机构纷纷调整了此前对中国经济的看法,认为第一季度中国GDP增速触底为时尚早,多数机构认为,第二季度可能触底。

人民币贬值也是机遇

由于中国经济面临的下行风险,以及美元的走强,人民币的贬值预期又开始出现,不过,贬值果真如期而至,对于缓行的经济而言未必是坏事。

招商银行高级金融分析师刘东亮认为:“对出口企业而言,其对汇率的敏感度要显著高于利率,汇率贬值可以带来立竿见影的影响,意味着产品价格下降,方便占领市场。”他说,今年美元维持强势将是大概率事件,自3月份以来,人民币与美元保持了较高的相关性,特别是近期随着美元走强,人民币中间价持续回落,带动即期汇率自6.29回落至6.32。考虑到今年海外市场的形势,人民币贬值或许是一个顺水推舟的事情。

目前美元指数维持在81上方,半个月来几乎在持续上涨。

而回看人民币近期的走势,其价格呈现的最大特点就是双向波动幅度增加,而且时间跨度拉长——本月初刚刚创出汇改以来最高价,如今半个月过去,价格又回到半年前。“短期内升值还是贬值的方向判断难度增大,当然也增加了操作的风险,但是企业结售汇目前还是正常状态。”一位中资银行的外汇交易员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

不过,也有机构认为人民币并未结束升值势头。5月17日渣打银行发布的最新的有关人民币汇率的研究报告认为,2012年初以来中国境内即期市场的企业结售汇数据表明,进出口企业的结售汇行为正在回归正常。而企业的结售汇回归正常似乎反映人民币汇率在经历去年9、10月份的动荡之后,重新表现出升值预期。该报告认为:“下半年美元/人民币区间交易将让位于人民币升值。”

(责任编辑: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