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材南下“有利有弊 需正确看待

导读: 从下图我们可以看到,从去年8月下旬开始,国内主要市场建筑钢材价格大幅下滑,一直到10月下旬才出现短暂的小幅回调,而到了11月下旬开始明显可以看出
关键字: “北材南下“ 正确看待

  从下图我们可以看到,从去年8月下旬开始,国内主要市场建筑钢材价格大幅下滑,一直到10月下旬才出现短暂的小幅回调,而到了11月下旬开始明显可以看出,南方上海、广州市场价格维持震荡小幅调整,而北京再次进入新一轮下跌,价格屡创国内新低,这样经过“北降南降”以及“北降南盘”两轮行情之后,南北价差逐渐拉大,这也就为近段市场被炒的沸沸扬扬的“北材南调”拉开了序幕。

为什么北方建筑钢材价格一降再降?

首先11月份北方气温逐渐转冷,工地开工率大幅降低,特别是临近春节许多工地基本处于停工或者半停工状态,而开工阶段被大量使用的建筑钢材用量直线下降,终端需求低迷;

其次淡季过程中,虽然终端需求低迷,但是钢厂却依旧保持着高开工率,虽然期间进行了检修,但均是短期检修,很难对产量产生较大影响,这样钢厂、贸易商特别是一线大户库存均上升明显,这又回到供求关系问题之上,供大于求,价格很难得到支撑。

另外资金压力大一直伴随着钢贸商们,由于下游需求一直疲软,贸易商普遍反映出货困难,资金链运转乏力,而钢厂每个月都会对市场进行一定的资源投放,市场库存也就随之增大,因此一部分贸易商率先下调价格出售,从而带动市场其他贸易商跟跌,呈现“跌跌不休”状态;

再者,“冬储”迟迟未启动,也给北京等北方建筑钢材市场雪上加霜。今年贸易商普遍反映生意不好做,价格高位时订货成本高,价格下跌时又接连亏损,并且对后市市场看空居多,因此大部分贸易商选择谨慎操作手法,即货随到随走,尽量减少库存积压并及时回笼资金,不敢贸然囤货,这样冬储这一部分需求落空,对价格支撑作用大为减弱。

价差逐渐拉大 促使集港资源大量增加

随着北方市场价格持续下跌,而南方市场价格仅仅弱势盘整,之前一直保持的合理价差被打破,并逐渐拉大。众所周知由于地理位置、气候以及钢厂分布不同,以京、沪、广为例,建筑钢材价格一直就是广州市场最高,北京次之、上海最低,但是北京市场经过几轮下跌成为国内价格洼地,并且价差不断被拉大。目前京、沪二级螺纹价差300元/吨以上,京、广价差更是达到600元/吨。这种价差完全可以抵消掉贸易商对高运输成本的顾虑,再加之北方本地需求不好,贸易商只好想方设法往外地发货,也就出现近期比较多集港南下资源了。

其实我们也知道,南方钢厂比较少,许多资源均来自北方钢厂,这样成本会高出一部分,自然价格会比北方高,但是如果在合理价差区间内,考虑到运距远,运费成本高等因素,南北方市场资源很难互通,但是300-600元/吨价差完全可以促使北方贸易商发货至南方,高价差是近段集港资源大量增加的直接助推器。

不过考虑到成本支撑等因素,以北京为主的北方资源价格已经到安全价格,下跌空间有限,正在寻机反弹,反而南方价格高位盘整,后期很有可能出现北方价格上行,南方价格走低情况,加之临近春节,各地需求都会大幅下滑,因此短期内集港资源大幅增加的可能性不大。

综上所述,“北材南下“有力的支撑了北方地区的钢材市场价格,由于大量的资源集港,导致本地市场资源投放量不足,甚至还出现了短期的供货紧张局面,价格因此还出现了短暂反弹,这样对北方市场比较有利,但反过来再看南方,由于许多当地终端看重北方低价资源,而放弃本地高价资源,这样却对南方当地市场造成了冲击。相信随着价格的逐渐反弹,以及北方终端需求的回暖,这种北材南下现象就会淡出人们的视线,南北方就会恢复其各自市场的供需平衡。(中华商务网 赵悦)

 

(责任编辑: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