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眼光纵观世界

导读: 一种眼光纵观世界
关键字: 一种眼光纵观世界
湖北日报讯

 

  一种眼光纵观世界

  ——劈波斩浪,领航中国奋勇前行

  伟大的事业,总是在不断应对挑战中铸就新的辉煌。

  2011,中国站在一个崭新的起点——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上4000美元新台阶。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深化改革开放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更趋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充满迷雾、激流、险滩,考验着领航中国巨轮的决策者。找准方位,才能把握航向;沉着清醒,方能坚定前行。

  “尽管存在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和挑战,但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2011年元旦,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发表讲话,对形势作出清醒而富有前瞻性的判断。

  一年里,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等中央领导同志上百次深入基层考察调研;一年里,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召开各种专题会议,中央政治局成员举行6次集体学习,广开言路,博采众议,权衡利弊,制定对策。

  总揽全局,才能趋利避害;集思广益,方能形成卓识——一系列立足当前、谋划长远的决策部署陆续推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新的成就。

  一年过去,在十分复杂的国内外背景下,党中央领航中国巨轮劈波斩浪、奋勇前行,改革发展稳定、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续写新的篇章。

  一条道路更加宽广

  ——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这是坚定不移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年。

  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一年里,党中央既着眼解决当前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更着力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5月30日下午,中南海怀仁堂,中央政治局成员围坐在椭圆形的会议桌旁,就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集体学习。胡锦涛总书记要求,要切实加大工作力度,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为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一年里,胡锦涛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就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新要求,作出新部署。他反复强调,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必须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

  这是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的一年。内外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协调性增强,三次产业进一步趋向协同发展,东中西部发展呈现良性互动态势。

  这是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一年。成功实现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部署加快发展下一代互联网产业……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

  这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年。中国绿色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这是改革攻坚克难的一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突破,为科学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面向未来,中国的科学发展之路必将更加宽广……

  一份情怀温暖人心

  ——保障民生,提高发展的包容性

  经济越发展,越要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形势越复杂,越要关注人民群众的冷暖。

  “在改善民生上要扎扎实实办几件实事”——2010年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十二五”开局之年的民生保障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一年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围绕教育、就业、社保、医疗、住房等重大民生课题,连续作出部署和制度安排,出台一系列针对性更强、力度更大的政策举措,各项民生事业稳步推进。

  一年来,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正大力推进;一年来,中央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全年新增就业有望突破1200万,超额完成预期目标;一年来,中国在告别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重大步伐;一年来,在中央统一部署下,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以及加快新农保试点步伐,有了这两项新制度,几千年来中国人“老有所养”的愿望,在可预见的未来几年里就能初步实现……

  这一年,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攻坚之年。医改5项重点任务取得阶段性成果,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这一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大力推进,住有所居的目标加速实现。与此同时,中央出台限购令、试点房产税,多管齐下,遏制部分城市过快上涨的房价,促进房地产市场有序发展。

  这一年,从汶川到玉树、舟曲,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取得新的重大进展。一座座新村镇、新民居拔地而起,一个个新学校、新医院悄然耸立……

  民生,有如神经末梢,丰富细微而又极为敏感,时刻牵动着中枢——

  追查地沟油、严管食品添加剂,打响食品安全保卫战;统筹谋划未来10年妇女儿童事业;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制定新的全民健身计划……

  解决民生问题难,解决13亿人的民生问题难上加难。在中国,任何一项惠民政策乘以13亿这个巨大的倍数,都是对执政者智慧和能力的考验。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

  开局之年,中央政治局常委考察调研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从山城重庆到瑶族山寨,从天山南北到八闽大地,从滨海新区到大别山区,从盈江抗震救灾到赣湘鄂抗旱,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始终是他们工作的重点。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一年里,每一项重大决策,每一种制度安排,每一次规划部署,每一场专项行动,融入其中的都是党和政府暖暖的民生情怀。

  一项任务亟待破解

  ——管理创新,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保障民生是社会和谐之本,管理创新是社会和谐之要。

  超过2亿流动人口,44万个社会组织,近5亿网民……

  一个个庞大的数字折射的是正处于新的发展阶段的中国:社会管理任务不断涌现,管理难度显著增加。

  一道道无法回避的难题映衬出的是我国社会管理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法律政策、方法手段等方面存在的诸多不适应。

  做好社会管理工作,促进社会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条件。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2011年2月19日至23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央和国家机关以及军队各大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云集中央党校,参加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

  “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胡锦涛总书记在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提出了社会管理创新的总要求。

  一年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不断作出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战略部署。

  一年里,从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到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实现基层服务管理全覆盖和精细化;从加大民生投入、夯实社会管理基础,到有效整合公安、司法、民政等力量,打造基层社会服务管理平台;从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到利用网络微博加强政务服务,各地各部门积极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努力探索社会管理的新途径新方法,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强。

  一年里,党的群众路线、群众工作在创新社会管理的实践中不断贯彻和深化。

  顺应时代新发展,满足人民新期待。中国共产党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探索社会管理创新、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道路上迎难而上,奋力前行。

  一股力量奔涌不息

  ——发展文化,强我中华民族之魂

  文化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共通血脉,是一个国家守望相助的精神家园。

  开局之年,文化改革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进一步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事业,培育新型文化业态……从“十二五”规划到政府工作报告,党中央、国务院对文化改革发展进行系统规划,作出重要部署。一项项改革持续推进,一个个工程深入实施,文化领域风生水起。

  2011年10月18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这是中国共产党90年来第一次系统谋划文化发展战略。《决定》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出发,着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全局,对未来10年的文化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指出了文化繁荣发展的前进方向、根本任务、出发点落脚点、发展动力以及发展路径。

  目标明确,才能更好凝聚各方智慧;路径清晰,就能更大激发奋斗力量。

  岁末,从渤海之滨到西部边陲,从江南水乡到塞外高原,怀着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各地迅速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推动文化建设。

  殷切的期望,真诚的嘱托,激励着广大文艺工作者。从文学、戏剧到音乐、舞蹈,从电影、电视到曲艺、美术,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投身火热的社会生活,为人民抒怀,为时代放歌。

  开局之年,中国共产党人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向着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一个舞台更加广阔

  ——和平发展,中国声音世界回响

  2011年,国际形势经历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中国外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战略和全局高度,高举和平、合作、发展的旗帜,在风云激荡的世界舞台上迈出了坚实有力的步伐。

  从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戛纳峰会,到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从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到上合组织阿斯塔纳峰会、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在一次次重大多边场合,胡锦涛主席全面阐述我国内外政策,就共迎挑战、共谋发展提出建设性主张和倡议。

  一年里,在朝核问题、伊朗核问题、西亚北非局势等热点问题中,中国妥善应对,积极发挥建设性作用;在全球变暖、恐怖主义、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上,中国以负责任的态度推动问题解决……

  中美、中俄、中欧、中日……一年里,中国同各大国关系稳步发展。

  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深化;中拉经贸合作不断推进;金砖国家间协调合作进一步加强……中国同发展中国家传统友好更加深入人心。

  中国国家形象片首次亮相纽约时报广场,同多国成功举办“中国年”“文化日”“感知中国”等大型交流活动,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遍及105个国家和地区……一年里,中国积极开展公共人文外交,增强中国形象亲和力和感召力,提升国际影响力。

  一面旗帜更加鲜艳

  ——加强党建,推进新的伟大工程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开局之年,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从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到向党员干部推荐学习书目、建立“手机党校”,党中央不断加强思想理论建设,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加强农村、社区、机关、国有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领域党建工作,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进一步落实;从县委书记、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到市(地、州、盟)党政正职管理,党中央进一步加强重要岗位干部重点管理。

  从中央领导同志广泛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倾听群众意见,到地方党委和政府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解决重点民生问题,党的优良作风在这一年里进一步得到弘扬和发展。

  从提高、扩大“公推直选”的对象层次和范围,到“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推广至全国,中国共产党人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从开展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整治,到开展重大工程治理,从不断推进巡视工作,到清理规范庆典研讨会论坛,党中央着力解决反腐倡廉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气清更觉山川近,心远方知宇宙宽。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航中国“十二五”开局作出的一系列战略谋划,在中华大地留下一串串闪光的足迹。(据新华社北京3日电)

(责任编辑: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