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价困局寻解:中国铁矿石指数求主动

导读: 2010年4月,沿用了20年的铁矿石长期定价方式被淡水河谷、力拓及必和必拓三大矿业公司强行更改为每季度的指数定价方式。
关键字: 定价 定价困局 中国 铁矿石 铁矿石指数

2010年4月,沿用了20年的铁矿石长期定价方式被淡水河谷、力拓及必和必拓三大矿业公司强行更改为每季度的指数定价方式。

此前,时任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秘书长单尚华曾明确表示,中国不能接受铁矿石指数定价方式。但事实情况是,虽然起初中国钢铁行业坚决反对,不过铁矿石长期定价方式还是成为历史。

指数定价上位

钢铁行业分析师向新金融记者介绍,原有的长期协议定价方式可以简单地概括为:铁矿石的卖方与买方一次性确定好1年的铁矿石价格。这种方式的优点是避免了长期价格的波动。不过这种方式在国际贸易中仅适用于三大矿和世界主要的钢铁企业,而中小钢铁企业只能参与随行就市的现货贸易。

纵观过去近10年,国际铁矿石的价格飞速上涨了数倍,其中部分年份铁矿粉的价格上涨接近80%,只有2008年的金融危机期间铁矿粉的价格出现了明显的下降。

武菲分析,在现货贸易不断上涨的情况下,三大矿以长协价卖出的价格往往赶不上现货价格上涨的速度。在这种情况下,三大矿山就希望缩短每一个协议时间,以便不断提高价格,由此季度定价就应运而生了。

在当今的国际市场,环球钢讯的TSI指数、金属导报的MBIO指数与普氏能源资讯的普氏指数是三个最主要的铁矿石指数。而这其中的普氏指数是最被广泛应用的指数。

众多的钢铁业内人士、学者都认为普氏指数并不是一个指数,而应该被定义为一个“评估价格”。

但在三大矿山的“力荐”下,众多钢企选择或者被迫选择普氏指数作为季度定价的标准。由此,普氏指数的高低起伏,取代了此前的年度固定价格,直接决定了三大矿山和参与季度定价钢企的每季度成交价格。

公平性存疑

“每一个指数都应该有一个科学的统计方法和计算方法,但是普氏指数是每日由大量的数据调查人员从各地统计数据,然后汇总评估。但最终的结果也难免有偏向性。”相关人士说。

有现货贸易商就曾经分析,大钢厂可以直接从矿山采购铁矿石,而中小钢厂只能从铁矿石贸易商手中购入铁矿石,这中间就存在着各种费用和贸易商的利润。而这些普氏指数的调查对象中,这些贸易商提供的“注了水”的价格占了很大一部分。所以外界不认可普氏指数也在所难免。

在以铁矿石指数作为季度定价标准的规则中,指数越高对三大铁矿石供应商越有利。

业内人士向新金融记者解释,在当今世界铁矿石贸易中,三大矿山占据了60%-70%的市场供应量,处于绝对的垄断地位,它们的一些举动可以迫使所有的钢厂接受它们的要求。

夺取定价权之路

铁矿石是最主要的炼钢原料,它的价格上涨直接威胁着我国钢铁企业的生存状况。据统计,我国77家大型钢厂2010年利润总和为897.15亿元,而我国每年进口的铁矿石超过6亿吨,如果进口铁矿石价格上涨10美元/吨,钢铁企业就将多支付超过390亿元人民币。

在三大矿垄断地位难以改变,指数定价方式成为“主流”的情况下,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铁矿石指数可能是中国钢铁产业的必经之路。

此前,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会长徐旭表示,为了积极应对铁矿石指数化的新形势,中国应加紧制定影响力大、权威性强的中国铁矿石指数。

而在2011年3月,新华社发布“新华-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该指数通过对中国铁矿石交易情况及港口库存情况的深入分析,采用多种综合的计算方法,将铁矿石交易价格根据不同品位指数化处理。

不论新华社发布的指数能否最终被钢铁行业接受,其毕竟走出了重要的一步。由于新华社庞大的信息网络,这个指数将会更公平、科学,被钢铁行业认可的可能性更大。

徐旭认为,中国是铁矿石贸易大国,国外的主流铁矿石指数都是在中国铁矿石现货市场的基础上综合海运价格设计出来的,所以中国拥有编制指数的数据基础,可以制定属于中国的铁矿石指数。

长期来看,伴随着铁矿石指数的成熟和被更多的业内机构认可,其金融化将成为必然。目前,新加坡交易所、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等已经推出了铁矿石掉期交易,而印度商品交易所和印度多种商品交易所联合推出了以TSI铁矿石指数为结算价格的期货产品。

而在指数化成为趋势的情况下,早一步推出铁矿石指数,就将早一步占得先机。当海外的金融衍生品把铁矿石定价权掌握在手后,中国钢铁最大的困难就真正到来了。

(责任编辑: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