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采矿业并购出现新趋势

导读: 安永会计事务所最新的研究报告显示,预计今年中国采矿金属业并购交易数量和金额将持续稳步增长。而且,这一投资出现新趋势。
关键字: 我国 企业 采矿业 采矿业并购

安永会计事务所最新的研究报告显示,预计今年中国采矿金属业并购交易数量和金额将持续稳步增长。而且,这一投资出现新趋势。

国内并购转向跨区域、跨领域

该报告显示,2010年,我国采矿业在全球投资共123起,实现交易总额128亿多元。这一交易总额同比上一年下降20%,但2010年在我国政府实施的煤炭与钢铁领域重组的带动下,在国内并购交易投资达80亿元,同比增长89%。去年10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在研究部署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工作时提出,鼓励各种所有制煤矿企业和电力、冶金、化工等行业企业以产权为纽带、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参与兼并重组。

安永中国海外投资主管合伙人吴正希日前称,2010年第一轮国内矿业企业并购重组,基本采取了大并小的模式。而2011年中国采矿业可能存在大企业跨品种、跨省区的并购行为。同时,目前国内开展的结构调整,有助于采矿行业取得未来的并购成功。2010年,国内采矿业整合主要集中在同一区域,并在地方政府支持的背景下进行。而2011年跨省区并购的出现,将打破这一态势。

目前,国内已有企业在进行跨领域尝试。如中铝注册了中国铜业公司,计划将中铜的资产规模达到600亿元,从而成为中铝新的利润增长点。

“但是,目前尚没有一家中国的采矿和金属行业企业在多元化经营方面接近必和必拓和力拓的水平。”吴正希说。而她也表示,随着政府的推动,未来几年,全球范围影响力比目前常见的单一领域国有企业大得多的中国采矿业集团将出现。

海外投资转向初期项目

由于全球矿业投资竞争激烈,企业投资的方向愈加脱离了其传统投资领域。一份两年前的媒体报道显示,多年来五矿集团在海外收购上很少投资“从零开始”的矿产项目。而从2008年起,包括五矿在内的国内企业,更倾向于投资预可研项目,以缩短盈利周期、降低开采风险。

安永也认为,中国企业过于依赖一两个领域,还没有显著地在多领域分散其风险。这也将阻碍这些企业实现重要的海外收购。

但从2010年的数据可以看到,中国企业投资采矿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新开辟的采矿区域与新的品种。如更多的中国战略投资者将目标从澳大利亚和加拿大转向包括巴西、厄瓜多尔和非洲在内的高风险国家,而且勘探类项目在增加。

不容忽视的是,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格局下,投资高风险资源地已成为未来不可避免的趋势。如何使投资的风险与效益成正比是企业要努力的。如近期利比亚战争导致大量中国员工撤回,多个投资项目搁浅。

业内人士对规避风险的建议为,在技术层面,投资前要对投资地开展一系列的法律、税收、政策调研,开展风险考量。在操作层面,中国企业应尽可能主导谈判过程,并与有跨国收购经验的企业开展合作,实现资源最大配比,使风险得到分散。

同时,初期项目投资意味着合作广义上的延伸。如目前许多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方面的合作中,除投资采矿项目外,还动用了大量员工帮助项目所在国家地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等,与当地政府维持良好关系。

企业融资渠道转向国际化

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采矿企业之所以成为全球并购交易的主力,与其充足的现金不无关系。而在2010年,随着金融危机后各国采矿业公司财务状况的好转,其大多进行了大量融资,我国企业的资金优势不再明显。

由于2010年商品价格与股权融资的势头强劲,我国采矿企业面临的压力与日俱增,这些压力主要来自利益相关方要求从增长机遇中获得与资本实力相当的充足资本回报。与上年度相比,2010年我国企业融资增加了1倍以上。越来越多的国内钢铁、煤炭企业使用债务融资,用于资本性支出的运营资本。

到2011年国内企业面临的新一轮跨品种、跨省区的并购将带来更大的财务风险。对此,吴正希建议,并购方、财务机构、会计师必须紧密配合,应对这一风险。

拓宽获得国际资金的渠道是企业可考虑的途径。安永能源化工投资主管吴国强认为,采矿企业在进行国际性收购时可以寻求国际资金的支持。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范货币风险和资本风险给国家带来的成本,也可以同时考虑人民币汇率控制的因素,还可以提高资本的灵活性。具体选择,如实现国内企业海外经营部门在海外上市,从而进入海外股权资本市场。

据悉,2010年,全球范围内银行对采矿和金属业提供的贷款增长195%,达到1839亿美元,占该领域融资总额的一半以上。

同时,企业投资将更多地采取承购及合资的方式,也是值得关注的。可以看到,在我国采矿业新一轮全球并购中,拥有管理多领域挑战经验的企业将更容易适应新的金融环境。

(责任编辑:00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