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姚坚:“十二五”时期扩大机电产品进口

导读: 昨天,在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姚坚介绍了“十二五”时期我国关于机电产品扩大进口的情况。
关键字: 商务部 姚坚 十二五 机电产品 进口

昨天,在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姚坚介绍了“十二五”时期我国关于机电产品扩大进口的情况。改革开放以来,机电产品进口为提升国内产业装备水平、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创新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随着关税的大幅减让和非关税措施的逐步取消,机电产品进口大幅增长,进口年均增长19.2%。2010年,全国机电产品进口6603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47.3%,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10%。

但目前存在引进质量不高、重引进轻消化吸收再创新、管理机制和配套政策有待完善等问题。此外,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3月21日的调研报告显示,3月11日发生的日本大地震对中国机电企业进口的影响大于出口。因日本东北地区生产基地受损严重,芯片、汽车整车和关键件、工程机械关键件、成套设备、液晶屏、精密仪器等当前进口或预期进口受到较大影响。目前超过九成受影响的企业表示不同程度存在发货期推迟、无法按时收货的现象。因此,要在全球范围内拓宽机电产品、零部件进口的渠道。

商务部表示,要抓住当前世界经济正处在变革和调整的战略机遇期,实施积极的机电产品进口促进战略,推动机电产品进口结构调整,有利于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优化贸易结构,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尽快增强创新能力。

据记者了解,2010年我国的进口钢材有四千多万吨,主要集中于高端产品。随着我国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今后对钢铁的需求相对减缓,进口替代的市场将是未来发展的潜力,也是集中力量解决的重点。

关于“十二五”时期我国扩大机电产品进口的基本原则,姚坚称,坚持发挥市场机制与政策引导相结合;坚持引进与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坚持促进进口与维护产业安全相结合。其发展目标是逐步提高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关键零部件进口比重;促进进口中的投资品、消费品和中间品的比例结构趋于合理;满足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其他重点产业的进口需求;与主要国家和地区贸易顺差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缓解。

姚坚指出,“十二五”时期我国促进机电产品进口的具体措施包括:一是大力推动机电产品进口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二是促进机电产品贸易平衡发展;三是加强国际磋商与合作,敦促放宽对华出口管制;四是推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五是加大金融、财政对进口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支持力度;六是加强协调,完善机电产品进口管理体系与协调机制。

(责任编辑: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