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关成为国内建筑用钢难以逾越的门槛

导读: 尽管日本大地震导致日本钢厂生产受到影响,但在另一方面将有利于我进口替代产品量的发展,只是直接受益的仅是国内具有先进技术水平的大钢铁厂。业内人士认为,诸如普通螺纹、高线等建筑钢材虽有扩大出口的可能,但质量关却是国内普通建筑用材难以逾越的门槛,未来提高国内钢材品质才是关键。
关键字: 质量关 国内 建筑用钢

尽管日本大地震导致日本钢厂生产受到影响,但在另一方面将有利于我进口替代产品量的发展,只是直接受益的仅是国内具有先进技术水平的大钢铁厂。业内人士认为,诸如普通螺纹、高线等建筑钢材虽有扩大出口的可能,但质量关却是国内普通建筑用材难以逾越的门槛,未来提高国内钢材品质才是关键。

武钢、宝钢调价与日本地震海啸两事件发生的时间很微妙。

3月14日,武钢股份将取向硅钢130及以上牌号上调1200元/吨,上调后规格为30Q130的取向硅钢价格含税价为20053.8元/吨;似有跟风之势的宝钢股份也将4月份国内取向硅钢上涨1000元/吨。而在3天前,作为硅钢主要出口国家的日本却发生了强烈地震海啸。分析人士认为,钢企此举意在瞄准进口或将受挫的高端钢材。在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分析师赫荣亮看来:“地震导致日本钢厂生产受到影响,也有利于进口替代产量的发展”。“直接受益的仅是国内具有先进技术水平的大钢铁厂。”业内人士说。分析人士指出,未来提高国内钢材品质才是关键。

钢材缺口显现

3月15日,日本海啸地震发生第五天,日本当地钢厂仍在积极恢复生产。暂停生产的新日铁日本君津钢厂3个高炉在3月13日已全部重启。

地震后焦炉煤气设备发生火灾的住友金属工业鹿岛钢铁厂,也于3月12日上午扑灭火灾,但两座高炉震后仍处于停封状态。而日本新日铁公司位于岩手县釜石市的钢铁厂仍处于停产状态,预计重建及恢复生产尚需时间。

相关资料显现,受灾区域钢材将减产2200万吨左右。“短期内日本部分钢材品种的出口将会受到影响。”业内人士说。

更为重要的是,“日本对外出口的钢材主要是高端产品。”该人士说。以新日铁为例,该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中高端钢材市场中大约占20%份额。显然,日本地震海啸撕裂高端钢材的缺口,增加包括中国在内的邻近国家钢材出口的机会。然而仅有将先进技术水平收入囊中的的国内大型钢企才有争夺机会的底气。

国产钢材质量尚待提升

赫荣亮告诉记者,我国硅钢进口量每年在100万吨左右,其中90%以上是高端产品,宽度大于600mm。近几年我国钢铁产品升级较快,提升了我国钢铁生产水平。“去年汽车用钢、管线钢、硅钢、船板、钢轨等关键钢材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22大类钢材品种中有18类钢材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95%以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前常务副会长罗冰生在2011年第一次中钢协发布会上表示。

比如石油化工产业使用的X80级管线钢基本实现国产化,并成功试制生产X120级管线钢;再比如“硅钢领域,高端产能建设,目前差距在缩小,武钢公司三硅钢工程达产,武钢具备了年产200万吨的能力,武钢、宝钢生产的高磁感取向硅钢片等高端产品,应用到三峡工程500千伏以上大型变压器。”赫荣亮说。但由于国内钢企在高端钢材方面竞争力较弱,高端产品出口难有明显增量。

赫荣亮解释道,去年日本出口钢材约4300万吨,钢材出口量约占其产量的45%。“这些都是我国重点进口商品,目前没有实现进口替代。”赫荣亮说。

而在另一层面,海关统计显示,今年前两个月我钢材出口560万吨,出口额56.9亿美元,进口266万吨,进口额33.5亿美元。通过推算平均值不难发现,我国钢材进口均价1262美元/吨,出口均价1016美元/吨。我国进口高附加值钢材、出口低附加值钢材特点已暴露无遗。

“相反,日本未来的灾后重建对中国建材市场来说或许是一个契机,不引人注意的建筑钢材机会更大。”赫荣亮如是说。分析人士预计,不排除日本在灾后重建期间对建材等实行限价的可能。

根据历史数据,日本钢厂建筑钢材产量升幅有限,留下了市场空缺。目前日本从中国进口建材的数量基本占其进口总量的40%~50%左右。2010年,日本从中国进口线材19万吨,是自我国进口的主要品种。“此次日本地震海啸,造成灾区范围扩大,估计数年内的灾后重建,需要的钢材量不会低于当初汶川地震的预估值,即3700万吨。”赫荣亮说。

在业内人士看来,诸如普通螺纹钢、高线等建筑用钢虽有望扩大出口,但难以得到日本进口方认可。毕竟日本对建筑用材质量要求甚高,质量关成为国内普通建筑用材难以逾越的门槛。

(责任编辑:00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