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协四次会员大会传递信息引起钢贸商关注 2011年钢市的热点:优特钢·分销机制·市场需求

导读: 历时两天的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第四次会员大会传递众多的信息,引起钢材贸易商的关注和重视,优特钢市场、钢材流通的分销机制、钢材需求强度下降,等等,这些都是钢贸商关注的热点,也是2011年乃至“十二五”期间国内钢材市场的一个热点和亮点。
关键字: 钢协四次会员大会 钢贸商 钢市

历时两天的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第四次会员大会传递众多的信息,引起钢材贸易商的关注和重视,优特钢市场、钢材流通的分销机制、钢材需求强度下降,等等,这些都是钢贸商关注的热点,也是2011年乃至“十二五”期间国内钢材市场的一个热点和亮点。

专门从事优特钢贸易的钢贸商,对钢协四次会员大会传递的钢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目标较为关注,特别是调整的一个重点为高铁、城市轨交、海洋工程和海上石油开采、大型和特殊性能船舶和舰艇、节能环保汽车、水电、核电、风电和超临界火电、特高压电网、清洁能源等新兴领域所用的钢材。同时,加大特殊钢产品升级开发力度,努力替代进口和满足国内装备制造业提升的新增市场需求。

钢贸商对今年以来的优特钢市场运行情况进行回顾,一些优特钢价格在上涨,涨幅都在300-500元/吨,2011年的优特钢市场将会好于2010年,优特钢的需求将会明显增多。钢协会员大会认为,“十二五”期间钢材需求的特别不仅是“数量型”,还有“功能价值型”、“资源节约型”、“低碳减排型”,对钢材的要求由粗放需求转向精细化需求,一是钢材单耗下降,二是减量化的需求。因此,钢材贸易商对优特钢经营模式也需要根据优特钢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变化。

一些经营者认为优特钢经营不同于螺纹钢、线材等普通钢材,优特钢经营要向专业化、高端化、制品化、终端化方向发展,重点经营下游行业所需要的“功能价值型”、“资源节约型”、“低碳减排型”的钢材,开拓终端市场,而且要注重钢材的质量,因为在“十二五”期间,优殊钢市场对钢材质量、性能、品种需求,远大于对钢材数量的需求,质量、性能、品种需求是特钢市场需求的重中之重,这必须引起钢贸商的重视,是钢贸企业经营的重中之重。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第四次会员大会还传递一个信息,这就是中钢协会长在报告中提出的“加强流通体系建设,提升企业服务功能”,中钢协强调鼓励企业完善钢材分销机制,形成以产权、规范化契约为纽带的钢材分销网络;加快转变“重生产、轻流通”的落后工作机制,大力支持企业开展钢材深加工及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价值和企业服务功能,满足下游用户多元化需求。

一些经营者认为,从钢协报告提出的“加强流通体系建设,提升企业服务功能”的2011年工作目标,它给钢贸商发出一个信号,钢厂的加强钢材流通体系建设,完善钢材分销机制,这对钢贸商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挑战的是钢厂强化自身的钢材营销分销机制,在直销、直供上下功夫,以钢材的深加工、物流配送、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价值和企业服务功能,满足下游用户多元化需求,这对于钢贸企业的竞争将更趋激烈,钢贸企业的面临来自钢厂的重大挑战。但也给钢贸商提供机会,这机会就是钢厂形成以产权、规范化契约为纽带的钢材分销网络,为钢贸企业“以产权、规范化契约”这一纽带,加盟钢铁企业的“钢材分销网络”,从而使钢厂和钢贸商之间形成紧密合作的“供应链”体系,将钢贸企业做大做强。

如果,在2011年乃至“十二五”期间,钢厂和钢贸商的这一厂商联手共建钢材分销网络得以快速发展,且这个钢材分销网络是建立在“以产权、规范化契约为纽带”,那么今后厂商之间形成了“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双赢合作模式,有利于厂商形成合力,共同推动钢材市场规范、有序、健康发展。这对厂家和商家都是有利的。

此外,从这次钢协会员大会传递的信息来看,钢贸商较为关注的另一个信息,这就是钢材需求强度下降,国际钢铁市场竞争加剧,这意味着2011年的钢材市场供需矛盾将会进一步凸现,市场竞争更趋激烈。钢协会长的报告中指出,尽管今年国家将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但规模和重点将发生变化,钢材的消费强度将下降;国家严控“两高一资”产品扩大出口,钢材的国内需求增幅将明显回落。

报告还指出,国际钢铁市场竞争加剧。由于韩国新增钢铁生产能力1500多万吨,我国向韩国的钢材出口将减少,加上欧美对我国实施出口限制措施等等,继续保持2010年的出口数量难度非常大,很难像去年那样把增产钢中的40%多都用于出口。

一些钢材贸易商认为,钢协报告传递的这些信息可以看出,未来几年,我国以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超常规固定资产投资己转入下行减速通道。如在2010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由上年的30.5%降到24.5%,回落6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工程量增长幅度同比回落约10个百分点,特别是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由上年的增长76.6%回落到只增长25.6%,回落51个百分点。由于新开工项目工程总量的增幅大幅下降,对钢材特别是建筑用材需求影响很大。

从宏观政策层面来看,对今年国内钢材市场走势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如钢协的报告中指出,面临通胀和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为稳健,将使社会储备钢材资金能力减弱。与此同时,进口大宗原燃材料受需求增长和美元贬值冲击,价格还可能继续上涨而很难有显著回落,钢铁生产成本压力继续增大,经营风险进一步增加。

这对钢贸商来说,2011年的钢贸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也将进一步增加。因此,钢贸商要增强防范风险意识,转变经营策略和营销模式,适应钢材市场的变化,针对新形势、新变化,加强下游行业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合作的研究,正确把握发展机会,作出合理的市场选择;加强与钢厂的“供应链”建设,探索符合实际的厂商协同发展方式,把2011年的钢材生意做好,做大,做活。

本报记者 包斯文

                                                   2011-3-2

(责任编辑: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