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有望修订出台

2020-5-6 9:05:16来源:网络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五一”小长假期间,全国接待国内游客总人数达1.15亿人次;全国29个省份消费金额完成了同比增长;上海“五五购物节”18小时12分钟支付总额破百亿元……在我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后第一个小长假,消费市场密集交出喜人成绩单。专家表示,近日各地推出的各项促消费政策和集中促销活动,叠加“五一”假期效应,补偿性消费初步显现。随着政策效应逐步释放和更多利好政策落地,我国庞大的消费市场有望加速回暖。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多个部门正围绕进一步激发消费热点和促消费升级加快出台细化政策,激发巨大的消费潜力,强化内需对经济的有力支撑。

今年的“五一”小长假延长至5天,是12年来首次,也是我国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后的第一个小长假。假期经济效应影响下,消费市场显现蓬勃活跃态势。

由中国银联联合支付宝、财付通为上海“五五购物节”提供的实时数据显示,自5月4日20时购物节启动至5月5日14时12分,历经18小时12分钟,上海地区消费支付总额破百亿元。5月1日至5日,北京重点监测的100家商业流通企业实现销售额39.6亿元,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94.1%。支付宝数据显示,“五一”期间全国29个省份消费金额完成了同比增长,内蒙古、新疆、青海甚至达到了超过60%的同比高增长。

这些只是“五一”小长假补偿性消费初显的一个缩影。记者5日晚从商务部获悉,5月1日到4日,重点监测零售企业日均销售额比节前一周日均销售额增长30.1%。

专家认为,近期密集推出的各项促消费利好政策以及集中促销活动,叠加“五一”假期效应,对于增强消费信心、提振消费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

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副所长关利欣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五一”小长假促消费力度显著大于以往:一是中央和地方齐发力。在各地结合自身条件发放消费券、补贴让利的同时,商务部等部门也启动“双品购物节”等活动,共同激活消费市场。二是政府和企业同进退。在财政出资发放消费券的同时,企业也给消费者提供打折让利,合力营造节庆消费氛围。三是线上和线下广结合。不仅促销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推进,线上领券、支付,线下购物体验的消费方式也深入人心。

不过,关利欣也指出,消费的恢复需要渐进过程,接下来还需要有更多细化政策出台,重振消费信心,畅通以消费为引领的经济循环,强化内需对经济的有力支撑。

事实上,这也是接下来消费市场施策的重要方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目前,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还在研究出台进一步的促消费措施,其中汽车、家电家具等市场将成为重要发力点。

在汽车市场,商务部、财政部、交通运输部等相关部门正在就完善二手车市场研究政策措施,近期有望修订出台《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促进加快二手车流通,带动新车消费。各地也密集出台优化汽车限购和鼓励购买新能源车相关举措,加快释放汽车市场消费需求。

在家电家具市场,商务部正在联合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推进绿色智能产品销售,鼓励“以旧换新”政策有望加快落地。商务部表示,将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结合实际制定奖励与补贴相结合的消费更新换代政策,鼓励企业开展消费电子产品以旧换新,积极促进绿色节能家电、家具消费。

另外,在促进消费升级领域,商务部表示将把握时机加快推进步行街改造提升,确定一批全国示范步行街,启动第二批试点;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结合当地实际配套支持举措;配合财政等相关部门,完善免税店政策,吸引更多消费回流。

 

(关键字: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

(责任编辑: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