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分割仍是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的障碍

2019-4-3 8:27:38来源:网络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近年来,长三角地区发展差距持续缩小,产业分工合作水平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公共服务建设明显改善。”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彪4月2日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在深化发展进程中还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并未得到根本的解决。

刘志彪认为其主要表现在十个方面:上海作为“龙头”的扩散效应不足,安徽尚未深度融入长三角地区;整体联动效应难以充分发挥,优势产业重合度依然较高;要素市场一体化发展滞后于商品市场;地区间创新人才投入差距扩大,产学研协同创新亟待提升;地区间铁路交通网密度差异较大,亟待打通省际断头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应用差距缩小,但社会领域信息化协同和融合发展水平较差;省际间贸易强度偏低,地区间对外贸易发展差距较大;社会保障的内部差距扩大,文化基础设施的内部差距较大;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是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短板;区域合作不断走向纵深,但依然存在体制机制不健全等现实挑战。

在同日发布的《长三角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水平研究报告(2018年)》建议认为,在推进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过程中,最大限度减少行政壁垒造成的区域分割,减少地方利益保护带来的恶性竞争、低效发展和环境恶化问题,客观地协调各成员的经济政策,通过设计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与利益补偿机制,促使地区利益分配达到一种比较公平的状态,已经成为长三角地区实现协调、有序和可持续发展的紧迫内生需求。

报告提出,要发挥上海的“龙头带动”作用,苏浙皖各展所长;转变地方政府职能,构筑区域共同市场;建立区域开放市场,构筑全面开放新格局;合作支持自贸区建设,复制推广改革创新经验;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构建统一竞争规则;打造区域联动机制,拓宽合作领域;落实具体项目,推动合作协调;加强顶层设计,探索更高规格的区域协同决策机制。

该报告由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彪领衔的研究团队编制。报告分别从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进程、存在问题等维度深入剖析,为深入推进长三角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建言献策。

报告基于指标选取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可比性和针对性原则,构建了包括空间、市场、产业、创新、交通、信息、贸易、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以及制度10个子系统50个基础指标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水平指标体系。

本次发布会由南京大学和光明日报联合主办,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和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承办。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名誉主任洪银兴、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吴晓华、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振等围绕报告内容,结合“如何肩负起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责任使命”等议题发表主题演讲。吴晓华表示,长三角地区要提高站位,不辱使命,在全面开启实现基本现代化新征程上为国家强盛、人民幸福作出新的历史性贡献。

来自长三角地区的专家学者就“打造示范区与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如何实现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对外开放”两个话题展开讨论。与会专家表示,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是党中央着眼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局作出的重大部署,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构想不断发展升华的集中体现。

(关键字:区域分割 长三角 一体化)

(责任编辑:01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