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出精彩人生——首钢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纪略

2019-2-25 10:11:00来源:网络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要着力在完善机制上创新突破,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在完善高技能人才发展通道、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完善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上积极探索、勇于突破。”日前,首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张功焰在首钢高技能人才工作推进会暨全国冶金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总结表彰会上强调。

在2018年“首钢杯”第九届全国钢铁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上,首钢选手荣获3项冠军、4项亚军。与4年前“宝钢杯”参赛成绩相比,首钢比赛总成绩排名由第26名跃升至第1名。这一巨大跨越,是首钢10年来大力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最新印记。

多年来,首钢深入推进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技能操作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探索提高职工技能水平的新途径、新方法,扎实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涌现出了一大批学习型、知识型、技能型人才。截至目前,首钢高技能人才比例达到51.7%,累计有1679名职工获得全国、钢铁行业、北京市和首钢集团技术能手称号。

完善培育体系 构建“立交桥”

10年来,首钢积极进行管理制度创新,实施重大育才工程,形成了“立交桥”式的培养体系,推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阔步前行。

一是形成机制。从健全管理制度、完善体制机制入手,首钢制订了一系列有利于技能人才成长的举措。步入“十三五”后,首钢更加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先后建立了技师、高级技师职务评聘机制,制订了相关管理办法,规范了竞聘标准和程序,设置了津贴标准,择优推荐、聘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和业绩突出的技师、高级技师;建立了职业鉴定培训、技师继续教育、职业技能竞赛等6个培训培养模块和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了分级分类培训体系。

二是搭建平台。近年来,首钢搭建起了学习交流、技术创新、技艺传承、科技攻关等方面的平台。目前,首钢在发挥“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示范基地”作用的同时,形成了以首钢工学院、首钢技师学院为主的教学基地;投资1600万元开发建成拥有230多个课件的首钢远程教育中心;与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等知名学校建立了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并在清华大学设立了“首钢高端人才培训基地”,近年来,有600多名专业技术带头人、作业长参加培训。首钢还建立了4个国家级大师工作室、6个北京市首席技师工作室、18个技能提升团队以及264个下属单位设立的创新工作室,实施了多批次培训项目,使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据了解,每年参加各类培训的职工达到3万人次以上。此外,2014年~2018年,首钢连续5年举办了首钢技能操作专家和“工匠创新能力”研修培训班,并先后到宝武、太钢等企业开展专业对口交流。

三是导师带徒。“师带徒”是首钢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传统法宝。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首钢技术研究院焊工刘宏先后培养了17名徒弟,其中晋升为技师的7名、晋升为高级技师的2名。首钢机电公司卫建平工作室通过“师带徒”的方式,先后为企业培养技师76人、高级技师27人,并多次代表首钢、北京市参加国家职业技能竞赛,取得好成绩。

完善发展通道 铺就“高速路”

在首钢,竞赛成为发现和选拔人才的重要渠道,成为选拔首钢工匠的要素,也成为了技能人才快速成长发展的“高速路”。

10年间,首钢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发生了质的变化:从一张纸质考卷定成绩转变为理论、实操、论文答辩“三位一体”的综合考试,一改以往参与性不够、激励作用不强、内容单调的状态。作为首钢培训实体单位的人才开发院,年年谋划“赛什么”“怎么赛”“赛得好”,不断为活动注入新活力,做到以赛促学、以赛提素,力求激发职工学技练功的热情。

着力谋划“赛什么”。为让竞赛制度化、系统化,首钢出台了技能竞赛管理办法,规定每年举办一次首钢职业技能竞赛,每两年参加北京市级、钢铁行业级和国家级竞赛,并承办北京市部分行业工种的竞赛。

在内部竞赛方面,首钢确立了作业区、子公司、集团3个竞赛层级,比赛工种每年达到100个以上,除行业工种外,已延伸到点检、计算机、餐饮、物业管理、宾馆服务等服务性岗位,既体现行业特点又具有普遍性。在规范竞赛内容方面,首钢在理论考核上将专业知识与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相统一;在实操考核上结合生产实际,引入仿真技术,突出考核职工对问题的分析判断和解决能力。

着力落实“怎么赛”。为让竞赛规范化和标准化,首钢规定每两年组织赛务和裁判人员取证和复审培训一次,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选手必须参加初赛、复赛,才能进入决赛;每个工种初赛不少于300人、复赛不少于100人、决赛不少于30人。首钢成立竞赛监审组,负责对竞赛全过程监督检查,使竞赛公正公平。首钢坚持将培训贯穿于整个竞赛中,确保在竞赛前培训时间不少于16学时,还要组织选手进行实操模拟训练,并在竞赛后分工种举办技术点评活动。首钢在技能比赛活动中增加论文答辩环节,对选手做出理论结合实践的全面综合考量。

着力确保“赛得好”。10年来,竞赛在首钢如火如荼地开展。其中,首钢举办内部比赛10次,积极组织参加钢协竞赛5次、北京市各种技能大赛8次。其中,首钢2012年选拔优秀选手参加了第六届世界网络炼钢挑战赛,夺得企业团体第1名;2018年9月中旬和10月中旬,首钢先后承办了“首钢杯”第九届全国钢铁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和“首钢矿协杯”第二届全国冶金矿山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得到了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等主办单位和参赛企业的一致好评。

首钢通过开展和参加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竞赛,成就了一批优秀职工。截至目前,首钢职工共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17个、钢铁行业技术能手称号44个、北京市技术能手称号558个、首钢技术能手称号1060个。

完善激励机制 打破“天花板”

为让技能改变人生在首钢得到生动演绎,首钢在操作技能人员职业发展通道上不断延伸,形成了从初级工到厂级技能操作专家和集团技能操作专家的纵向晋升体系,并与专业技术、经营管理两个通道横向互通。近两年,首钢股份公司在操作技能人员发展通道上进行了有益尝试,增设了首席技师和首席技能专家职务,已聘任4名首席技能专家、18名首席技师。

让技能人才有实惠。为充分调动岗位职工参加技能大赛的积极性,推进职业技能竞赛常态化、制度化,首钢制订了针对性较强的奖励政策,明确了激励范围和奖励标准。2012年,首钢制订颁发了职业技能竞赛奖励办法,对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的职工进行奖励,同时明确协力人员参加首钢各级职业技能竞赛取得优异成绩的,视同在职职工同等奖励,成绩优秀的可以转为正式工。

让技能人才有奔头。“2018年9月份,我在‘首钢杯’第九届全国钢铁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上获得天车工冠军,1个多月后,集团颁发表彰决定,我从一名普通工人晋升为首钢集团技能操作专家,这说明集团党委非常重视我们一线技能人才。”日前,首钢股份公司天车工张浩兴奋地说。首钢针对优秀的高技能人才,打破逐级晋升的传统思路,突破跨级晋升数量、比例。2018年,首钢出台了《首钢集团完善工资总额决定机制方案》,在收入分配上向高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领军人才倾斜。

让技能人才有地位。提起“焊花”刘宏,首钢上下无人不晓,她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劳模、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首钢集团工会兼职副主席,这是首钢打破“天花板现象”的典型。在首钢,优秀高技能人才的先进事迹、劳动价值和社会贡献会得到充分的宣传报道,劳动光荣、崇尚技能、人人争做优秀技能人才的风尚得以彰显。同时,首钢把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的重要内容,并纳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落实责任,全力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此外,首钢还突破学历、资历、年龄和身份限制,积极探索建立技能人才职业发展贯通机制和晋升通道,为人才成长拆除了“天花板”。

(关键字:首钢)

(责任编辑:01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