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花落”衡钢

2018-9-8 11:58:24来源:中商网撰写作者:杨进先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830日,衡钢向国家工信部申报的《180 PQF无缝钢管智能工厂改造试点示范项目》刚好满一个月的公示期,这是今年钢管行业唯一通过评审的国家级试点示范项目。

在“智能革命”“互联网+”等催化下,钢铁行业的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改变,智能制造成为钢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衡钢积极贯彻“中国制造2025”战略,率先在国内钢管行业实施智能工厂项目,争取到2020年成为行业智能制造标杆。市场投资规划部副经理钟涛介绍说,围绕这一目标,衡钢在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规划和探索实践。

为提升信息化水平,衡钢将“智慧衡钢”管理信息化项目作为今年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总体目标为“53198”,即管理效率提升30%,库存下降30%,劳动生产率提高30%,交货期加快30%,质量损失降低30%,总成本费用压降10%,准时交货率达到98%

在省经信委、华菱集团的大力支持下,从2月份开始,衡钢与华联云创、上海宝信、创博龙智等信息技术领域“大咖”强强联手,建设智能生产管理、智能运营管理、智能大数据分析三大平台,打造“产销一体、管控衔接、三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同步”的信息系统。半年来,从前期调研、基础数据收集到管理流程优化,“智慧衡钢”项目下设的21个小组仔细研究每一个细节,不停进行“头脑风暴”,高强度高密度地开展工作,于6月初完成需求分析与设计,9月中旬可完成系统开发与测试,后续将按节点紧密推进,确保整个系统在今年年底上线试运行,明年6月正式投用。

为促进信息化与自动化高度结合,衡钢在重新构建制造执行系统(MES)、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等控制系统的基础上,着力实施外表缺陷智能检测、钢管逐支跟踪、自动打包、无人值守等一批智能制造项目。

近段时间,180分厂检验员发现钢管外表缺陷,都会用手机拍下照片,发送到《180分厂外表缺陷智能检测》项目微信群中,项目组正依此建立涵盖所有钢管外表缺陷的数据库。该项目由联想集团与衡钢合作开发,首创钢管表面智能检测技术,通过高速摄像头拍照并与数据库比对,便可在线自动识别钢管外表缺陷,从而更有效保障产品质量,满足客户要求。

91日,一名喷标机器人在炼钢大管坯接受“上岗测试”。它动作机械却非常精准,快速在刚出炉的通红管坯端面写下一串代码,管坯便有了“身份证号”,凭此可实时追溯管坯“从哪来,到哪去”。机器人上岗后,工人将从此告别这一强度大、风险高的岗位。

“智慧衡钢”项目组副组长戴耀辉介绍,2017年衡钢已完成《180分厂钢管逐支跟踪系统》等7个智能制造项目,当年再立项26个项目,2018年有12个项目正在实施或已做方案。

在智能化系统建设上,衡钢将主要形成设备健康智能运维、智能生产工艺、能源智能化管理、产品质量分析追踪等方面的典型应用,并在智能制造领域首次应用数字孪生与虚拟仿真技术,搭建数字孪生车间,可通过线上模拟生产找到最佳生产方式。

“通过实现从研发设计到物流销售等各个环节的信息互联互通,充分运用自动化技术和智能化分析模型,今后可预测产品、设备状态指向,改善并优化生产工艺,实现智能化柔性生产。”钟涛说,智能制造正在衡钢一步步变为现实。

通过实施智能工厂项目,衡钢将归纳总结关键技术和成果,形成规范化和标准化,致力开创无缝钢管行业智能制造新模式,从而为行业提供解决方案,为钢管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绘制范本。     

(关键字:衡钢)

(责任编辑: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