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业迎高质量发展关键期-记2018中国汽车论坛

2018-5-4 9:17:14来源:中国汽车报网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中国新能源汽车要在改革中发展、在开放中成长、在创新中壮大。”4月25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万钢在2018中国汽车论坛上,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提出了期望。万钢强调,进入新时代,要扎扎实实地落实新政策,发挥创新优势,加强国际合作,携手并肩、锐意创新、发奋图强,在新能源汽车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中,实现我国汽车产业由大到强的目标。

  ■汽车业面临新竞争

  “2018年,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已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变,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中国汽车产业,越来越显示出巨大活力,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与消费升级的重要引擎。”正如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所言,当前汽车行业面临巨大变革,这些变革将给行业发展带来新机遇和挑战。

  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战略规划高级经理张弛表示,改革开放给汽车行业争取了30多年的发展契机,尤其是在政策层面给予了很大支持和保护,但现在企业、行业需要“长大成人”,依靠自己的力量在市场上生存。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谈及当前行业面临的挑战时表示,越来越多的相关方参与到由消费者体验驱动的去中心化网状生态圈中,改变了传统的链式产业格局。

  当前汽车行业出现新的消费趋势、新的产业布局和商业模式,这些将形成新的产业竞争环境。上汽集团副总工程师祖似杰强调,科技进步、行业变革正深刻影响着国际国内汽车产业,例如产品多样化、制造空心化越来越明显。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长江则表示,做大做强技术创新型企业,扶持发展技术核心型的企业,是我国加快制造业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汽车行业需要加快制造升级,这同时也是车企改革的动力,是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赵长江如是说。

  行业中涌现出的新造车企业为行业带来了变革和生机。小鹏汽车联合创始人、总裁夏珩认为,汽车驱动形式以及出行生态的改变是造车新势力对行业发展起到的主要作用。“造车新势力要在新的行业变化中找准定位。”夏珩表示,小鹏汽车将在自动驾驶和智能网联方面寻求差异化竞争力。

  ■主动求变适应新开放

  董扬表示:“面对新变革,我们要实现三大转变,即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从以学习为主转向自主创新为主,从产品制造为主转向为用户服务为主。”当前,汽车行业在加速变革的同时,也迎来更加开放的竞争格局。

  万钢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开放和创新,将在国家新一轮的开放中发挥引领作用。“在对外开放度更大的同时,我们鼓励外资企业和中国企业共同成立合资公司,共同研发电动汽车。”万钢说。多位与会人士表示,我国汽车产业全面开放的新时代已经到来,未来充满机遇和挑战。

  “当今世界汽车工业分成三种形态:第一种是主动适应行业变化,主动改变而且具备改变能力的汽车公司;第二种是坚持传统思维,不主动改变或者想改变而不具备改变能力的汽车公司;造车新势力则是第三种汽车公司。”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认为,这三种汽车公司在汽车行业同时展开竞争,最终谁能胜出,取得成功,现在下定论为时过早,但可以肯定的是,靠传统思维在汽车行业很难取得成功。

  ■开放合作是必然趋势

  身处开放的市场和投资环境,车企必须进行新尝试。赵长江介绍,比亚迪在去年正式提出,全面开启造车新时代,以国际化、电动化、智能网联等核心优势,从研发到制造不断地创新升级,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张弛则认为,包括北汽集团在内的很多传统车企都面临产业结构调整问题,而提升自主板块新陈代谢的能力是北汽未来一段时间内最重要的一个主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全力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拥抱未来探索新出行模式。”张弛说。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慕容特认为,面对新变革,中国汽车企业需要在充分竞争中有国际视野。这与董扬的看法不谋而合。“电动汽车和智能汽车的发展与世界同步,特别要重视各国企业间的合作。”董扬说。

  “虽然整车企业仍然控制着以车辆为中心的业务,但与出行相关的其他领域则迎来了非新竞争者。”冯兴亚表示,未来,汽车企业必须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整体移动生活价值服务,要与行业内外的供应商,甚至竞争对手建立新型的伙伴关系,以抱团合作代替单打独斗,以共赢代替对抗性竞争。

  未来的竞争已经不是公司与公司之间的竞争,而是生态圈的竞争。祖似杰表示:“这个生态圈不是一家企业可以建成的,车企要做的是加入这个生态圈,协助圈内的其他主体,为消费者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范炘也表示,车企要融入生态圈,找准定位、合作发展。李书福强调,为了确保下一代科技成果的商业可行性,我们必须积极探索广泛联合的可能性,而不是回避现实,自我封闭。

 

(关键字:汽车 新能源)

(责任编辑:00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