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投债空间逼仄 地方债或成主角

2017-7-10 8:25:38来源:中国经营报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严厉监管下,市场对城投债的信仰进一步动摇。

过去一个多月,财政部陆续发文强化对融资平台举债行为的监管,多种举措下,城投债发行规模开始收紧,不少投资者表达出对城投债信用风险的担忧。然而,一旦城投债信用与地方政府信用发生实质意义上的冲突,城投债的大面积违约将在所难免。

特别是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坚决制止地方以政府购买服务名义违法违规融资的通知》(以下简称“87号文”),严格限制以政府购买服务之名、行违规举债之实,对于城投公司来说,如果上述政策被严格执行,城投债发行将受到重大影响。

国际评级机构穆迪认为,地方政府已经推行了两年多的政府债券置换工作,预计明年将全部完成,随着地方政府债券规模的增加,未来18个月内地方债或将取代城投债。

城投溢价空间承压

今年以来,地方自主发债和城投债在规模上的博弈,呈现你进我退的局面。

从发行规模看,6月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金额合计 5130.76 亿元,城投债发行规模为1070.70 亿元,两者近5倍的差距,也让城投债的承销商在上半年失去了更多的市场主动权。

鹏元评级机构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城投债发行数量仅为784只,与2016年同期1256只的发行数量相比明显萎缩;发行规模为6728.67亿元,与2016年同期13326.15亿元的发行规模相比亦明显萎缩。

鹏元评级研发部资深研究员袁荃荃认为,城投债受到市场流动性紧张、利率走高影响,粗略统计2017年上半年城投债的发行利率均值比2016年上半年上升了约82BP,融资成本高企让不少城投公司对于发债融资的态度更为谨慎。

不仅如此,以财政部43号文为分界点的债市,要求政府剥离城投债务,并对新城投公司发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兴业证券分析师唐跃认为, 43号文要求2015年之后新发的城投平台债券不能纳入政府性债务,因此,2015年之后发行的城投债在2016年开始被要求更高的溢价。“2015年之前和2015年之后发行的城投债,在2014年底至2016年初利差整体在压缩,且新老城投之间的定价差异在缩小,这说明该段时间新老城投均享受到政府债务置换和融资成本下降的利好。”

然而,随着政府债券置换接近尾声,以及政府债券规模的不断增大,城投公司的融资环境趋严。

兴业证券报告认为,过去几年AA+、AA级通过债券替代贷款更为明显,而这波金融去杠杆和融资平台违规融资清理对AA+、AA级影响更大,即使通过贷款的渠道弥补融资缺口,但因信贷额度偏紧加之资质较弱的城投平台贷款难度增加和利率上调更为明显,资质较弱的城投平台被要求更高的溢价。

当前高等级的城投平台高速发展期已过,而投资压力最大的是集中在AA+和AA级,因为城投本身缺乏现金流支撑,中低等级城投面临的投资压力更大。

直接融资时代

“过去两年地方政府债券的规模远超于城投债,假使这些债券全部用于投资,其实是足够取代城投公司所发债券的投资能力。”穆迪大中华区信用研究分析主管、副董事总经理钟汶权告诉记者。

财政部数据显示,2016年,地方政府发行一般债券35339.84亿元,其中用于项目建设的新增债券7662.44亿元,用于置换2014年末清理甄别认定存量政府债务的置换债券27677.4亿元。偿还当年到期一般债券2436.7亿元,年末地方政府一般债券余额71419.74亿元。

2016年末,地方政府一般债券余额、专项债券余额和非政府债券形式存量政府债务余额合计153164.01亿元,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余额限额171874.3亿元以内。

钟汶权认为,地方债务置换计划也有望在明年完成,地方政府发债的额度跟容量已经越来越大,可以支持地方建设项目,换句话说,融资平台正逐渐被边缘化。

兴业证券报告指出,从同等级不同省份间看,优质省份的城投债调整幅度明显要小于资质较弱的省份,且资质较弱省份城投平台项目现金流支撑程度明显要弱于资质较强的省份。未来城投债的定价更加注重城投平台自身的强弱,以及城投债的新老划断,而不再是纯粹的“信仰”问题。

随着城投“信仰”的动摇,城投债在市场上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但是否能被地方政府债券取代仍值得关注。

袁荃荃表示,与城投债的信用债属性不同,地方债本身属于利率债的范畴,因此地方债取代城投债的说法并不合适,只能说地方政府融资行为越来越规范和透明,通过城投公司进行融资的老路将难以成行。

记者了解到,2014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上海、浙江、广东、深圳等10省市试点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打开了地方债市场化路径的重要一步。

2016年3月,财政部下达第一批1万亿元置换债券额度,6月下达第二批1万亿元置换债券额度,中央财政又增加了置换债券额度帮助地方缓解偿债压力。

 

(关键字:财政部 融资)

(责任编辑:00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