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钢股份公司发挥铁前协同优势助力生产经营

2017-1-23 8:55:28来源:中商网撰写作者:余亚萍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首钢股份公司铁前系统协同高效运转,坚持“五把尺子”和“三个跑赢”,高炉以冶炼水平强化为中心,烧结以质量改善为中心,球团以产能提升为中心,焦化以提高保供能力为中心开展了一系列攻关工作,铁前一体化对生产的支撑效果明显,进一步提高了产线高效稳定水平。尤其是2016年下半年以来,高炉生产稳定性及技术经济指标不断上台阶,其中一高炉负荷达到5.18,二高炉负荷达到5.41,三高炉负荷达到5.61,平均负荷达5.40,创近年来最好水平。

加强职工思想引领,坚定攻坚克难信心。2016年以来,面对配加湿熄焦等一系列不利因素,炼铁作业部及时召开动员会,讲形势,树信心,提士气,在“眼睛向内,攻坚克难”的思想引领下,全体干部职工上下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全力保高炉顺稳运行。强化生产组织协调,精心测算、反复平衡,超前组织、合理安排,形成严密生产作业计划。同时积极寻找存储场地,与物资供应公司协调增加储备料场烧结矿,提高保供抗风险能力;原燃料小组加大对焦炭、矿粉、烧结矿等原料信息预判,以便各工序根据原料变化及时调整;烧结和球团以“高炉的需求”为目标,强化操作,优化热工参数,确保质量稳定;三座高炉不讲客观,眼睛向内,制定了“稳定、高效、长寿、安全”的基本操作方针,稳定炉况,为高炉后续提升负荷打下坚实基础。

加强工序服从,满足高牌号硅钢冶炼需求。冶炼高牌号硅钢对铁水质量要求较高,为满足硅钢冶炼需求,炼铁作业部按照“工序服从”和“硅钢优先”的生产组织原则,同心协力,主动出击,通过上调碱度、减少固废配加、停钛等一系列措施,科学控制铁水中硫、磷、钛等含量,全力以赴配合下道工序硅钢冶炼。2016年1—11月份,炼铁作业部共冶炼满足硅钢需求铁水6292炉,安排高炉停钛8次,减钛3次,在质量和数量上确保了硅钢的顺利冶炼。

以攻关组为依托,强化技术攻关。2016年上半年,受多重因素影响,高炉技经指标下降,给整体生产经营造成影响。为改善高炉低负荷运行状态,提升各项技经指标,2016年下半年,炼铁作业部充分吸取经验教训,邀请首钢总工室炼铁专家会同生产技术室、原燃料小组等,成立“技术攻关组”,围绕高炉开展技术攻关。针对干湿焦配吃转换对高炉的影响,攻关组积极应对,及时按比例退负荷,加强矿批掌控,同时强化基本操作制度执行,根据高炉情况及时调整操作,保证平稳过渡。由于雾霾限产,给高炉稳定供料带来一定影响,攻关组狠抓工长操作,提高操作标准,及时调整装料制度,稳定炉内煤气分布,稳扎稳打,三座高炉负荷逐步提升。尤其是一高炉投产已长达12年,炉况进入老龄化,高炉负荷下降。围绕此问题,攻关组成员日夜坚守,观察一高炉运行情况,制定攻关方案,在攻关人员努力下,2016年11月份以来,一高炉负荷超过5.0,创近年来较高水平。

确保设备系统稳定,为生产保驾护航。2016年9月、10月,炼铁作业部组织高炉、烧结、球团进行了系统检修。检修前,炼铁作业部对所有设备隐患进行了排查,把影响设备稳定运行的项目全部纳入到系统检修项目,集中利用检修机会消除设备隐患,确保生产稳定运行。检修过程中,炼铁作业部干部职工主动放弃休息,参与到检修工作中,按照标准化检修模式,完成每一个项目,保证了检修的质量和进度。同时,设备系统加大巡检力度,加强精密点检及设备闭环管理,注重设备趋势管控,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为高炉生产顺稳创造条件。

分解落实成本措施,全力降低生产成本。针对原燃料市场涨价不利局面,炼铁作业部进一步强化成本意识,制定《炼铁作业部2016年后五个月增收节支措施推进方案》,分解落实各项成本措施,明确职责领导和责任单位,加大原燃料市场研判力度,减少外部支出,全力推进降成本工作。坚持“三个跑赢”,通过对进口矿进行市场运作,优化烧结料比结构,提高焦炭负荷水平等,进一步降低了原燃料消耗;通过稳定产能、落实冲渣搅笼大轴外购改内部制作、对渣沟衬板修复再利用等措施,进一步降低了制造费用。

进入2017年,面对激烈的钢铁市场竞争形势,股份公司铁前系统进一步强化协同优势,通过提高原燃料质量,新建筒仓、增加上料路由等,最大限度缓解不利因素对炼铁生产的制约。同时进一步强化市场经营意识,启动“铁前降百工程”,以“高炉长期高水平顺稳是最大的降本”为目标,严格执行高炉“稳定、高效、长寿、安全”的基本工作方针,为2017年高炉高水平顺稳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字:首钢 高炉)

(责任编辑:00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