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亟待“驱动转型”

2016-5-23 8:44:05来源:大河网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只有实现了技术革命,降低制造成本,降低使用成本,充换电方便,新能源汽车才能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河南新能源“第一轿”将为绿城“添绿”。本周,中国(郑州)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将在郑州举行。在此期间,2015年12月推出并已量产的河南新能源“第一轿”——海马纯电动汽车将作为市长们的座驾,全程服务。

新能源汽车是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也是“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重点之一。作为新生事物,新能源汽车不可避免也存在一些发展瓶颈和问题,如续航能力不足,充电桩少,造价偏高。在此期间,地方政府从推动新一轮新能源消费革命的高度,对新能源汽车“送上马,扶一程”,从研发、购置、运营、基础设施、交通管理等方面出台配套政策,对电动汽车购买和使用环节提供直接补贴、税收减免和特殊权益,是着眼全局的战略之举。特别是补贴政策,目前仍是刺激消费者购买的主要动力。

然而,补贴不是“无底洞”。无论对于消费者还是厂家而言,2020年前新能源车仍需要补贴,但在国家新公布的新能源汽车政策中,补贴政策正在逐步退坡。据工信部数据,今年1月,国内新能源车产量环比下滑超过八成,产量甚至不足前一个月的20%。按照去年公布的《四部门关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2016年的新能源补贴标准出现较大调整,金额收紧,补贴政策退坡,是市场遇冷的主要原因。

创新驱动是长久之计。提升技术,完善产业链,是增强行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随着国际产品进入国内市场,补贴将不再是竞争武器,解决核心技术瓶颈问题,延长电池续航里程,统一充电接口标准,降低核心零部件生产成本,是当务之急。试想,如果新能源汽车续航能力能稳定突破500公里,而整车造价与同档次传统汽车相仿,充电技术又得到有效提升与推广,那还需要补贴帮扶吗?国家政策有意收减补贴,目的也是引导、鼓励新能源汽车更多地向创新驱动发展。

我省在新能源汽车研发创新上,有一定优势。早在上世纪90年代,河南便研制出中国第一辆电动汽车。目前,我省新能源汽车不管是在零部件研发还是整车技术方面,都可以排在全国第一方阵,与北京上海广东湖南安徽并列。立足自身优势,创新驱动发展,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科研成果转化、产品推广应用等方面继续加大政策支持,鼓励更多像多氟多这样的全产业链、大个头企业,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充分发挥大企业的创新带动效应,有利于河南新能源汽车实现“弯道超车”,进一步提升我省在汽车行业的发展地位。

只有实现了技术革命,降低制造成本,降低使用成本,充换电方便,新能源汽车才能真正走进千家万户。从补贴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认真修炼内功,提升技术水平,我们才能不断叫响新能源汽车的河南品质。

(关键字:新能源汽车 成本)

(责任编辑:00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