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钢集团济钢:把精益管理渗透到经营的土壤里

2016-3-16 8:16:53来源: 中国钢铁新闻网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2015年,山钢集团济钢组织各单位查找短板,辨识运营改善和管理提升项目共300项,其中集团公司监管68项,各单位自主管理232项。一年来,通过项目培训、月度跟踪、节点评审、简报公示等形式,对集团公司监管项目实施过程进行跟踪督导,努力把精益管理渗透到经营的土壤里。

为管理提升积蓄动能

2015年,集团公司紧紧围绕“推项目—创效益、抓试点—夯基础、建队伍—提能力”三条主线,全面深入推进“运营转型、管理提升”活动。以项目为载体,围绕生产经营薄弱环节,扎实开展好运营改善和管理提升项目,促进系统降本增效和扭亏增盈;以“模范车间”试点建设为平台,夯实企业基础管理;以运营转型能力提升为目标,发展培养一支学习型、创新型运营转型骨干队伍。

一年来,集团公司多措并举,为管理提升积蓄动能。抓项目推进,促进系统降本增效,提高项目质量和管理水平,建立完善绩效管理指标体系和业绩对话体系,实现项目推进实施常态化;抓试点推广,夯实精益管理基础,开展模范车间试点及推广,实现30%的车间开始向精益管理转型;抓骨干培养,全年培训精益管理内训师30-50名,努力完成精益转型目标。

为全面完成运营改善项目计划目标,2015年4月15日,集团公司推进办组织近90名运营改善项目骨干进行了专题培训。通过运营改善项目实施流程、方法工具运用讲解,使项目管理骨干明确了项目推进思路,熟悉和掌握了5个为什么、问题树、鱼骨图等项目管理工具方法,成为提升管理的行家里手。

据推进办刘亚平科长介绍,该培训班还通过2014年度优秀项目案例剖析分享、评审标准及常见问题简介,让项目管理人员更直观、深入地理解了项目实施要领,从而在实际管理中更加得心应手。

5月15日,集团公司推进办又启动了2015年运营转型骨干(内训师)培训班。培训对象主要是各单位推进骨干,共35人。

本次培训课程主要以学习精益管理基础知识、讲授麦肯锡运营转型管理工具方法为主要内容,涉及“领导力提升、运营转型、精益基础、现场管理、设备能效管理”等6大板块30个课件的专业知识,为集团公司全面深入推进“运营转型、管理提升”提供了人才支撑。

集团公司运营管理部朱科峰科长的学习感受是:“骨干培训班,既有知识的学习,又有授课、语言表达等能力提升,受益匪浅。”铸管公司马涛学习后认为:“运营提升,根在精益,重在执行。没有不盈利的企业,只有管理欠缺的破产者。”汽运公司企管部邹慧丽更是收获颇丰:“培训前,脑子里只有简单的‘要努力把工作干好’。没有科学的方法、系统的思路,更谈不上先进的理念。培训班就像是一场及时雨,拨开头脑中的荆棘,得以在科学和先进的知识海洋中修炼和提升。”

在培训班毕业典礼上,刘亚平科长致辞全体学员:“一场运营转型的变革,吹响了精益管理的号角,点燃了追求卓越的火花,精益思想、转型理念,迅速在济钢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

模范车间助推管理提升

3月12日,以企便字[2015]8号文《关于启动“模范车间”创建工作的通知》的下发为标志,集团公司以“模范车间”创建为抓手的企业基础管理转型工作正式启动。根据申报条件及各单位自愿申报情况,经严格筛选、审批,最后选定汽运公司车辆维修中心等作为集团公司“模范车间”运营转型首批试点车间。

2015年6月中旬,集团公司推进办对试点车间推进情况进行了现场督导。通过现场查看和沟通交流,试点单位领导高度重视,明确责任分工,从车间文化建设、绩效目标分解、员工能力提升到车间现场清理整顿、定置定位管理等,均采取措施,实施全面改善,试点建设进展顺利。

汽运公司在积极开展模范车间试点推行的基础上,自8月份开始在该公司范围内全面推行精益车间创建工作,领导带头做表率,从自己的办公室6S管理做起,积极进行整理、整顿、清扫,为员工树立标杆。维修中心作为集团公司模范车间创建试点单位,更是一马当先,发挥榜样作用,员工积极参与,共同推进模范车间试点建设,促进了车间运营系统基础管理水平。

在试点单位带领下,集团公司其他单位也积极行动起来,推进现场6S管理和“模范车间”创建工作。7月份,商贸公司、彩板厂、复合板公司等单位自发组织运营转型和车间管理骨干,到相关单位学习交流车间现场管理经验,对下一步提升本单位现场基础管理水平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文化传媒公司作为济钢商贸公司的下属单位,借助集团公司创建模范车间的契机,自我加压,争创一流,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努力寻求由“粗放”向“精益”转型。他们对照标准、诊断分析、查找不足,确立了创建思路,有针对性地制定了理念和能力建设、优化现有管理模式、运营体系改善三方面的推进措施,工作现场环境明显改善,标准化作业使职工技能水平、产品合格率、经营绩效同时提高。2015年,营业收入超历史最好水平,利润同比提高近20万元。

文化传媒公司经理李金勇深有感触地说:“模范车间的创建过程,就是实践+学习的过程,通过典范借鉴,精益思维渗透到生产各经营的各个环节,方方面面的能力得以全面提升。”

运营改善项目取得丰硕成果

2015年初,集团公司在总结2014年立项实施的42个运营改善和管理提升项目的基础上,按照“务求实效、突出重点、全面提升”和“止血止损、效率优先、效益优先”原则,持续对影响成本、效益的经营环节进行诊断分析,查找短板和问题,辨识速赢项目,制定改进目标计划,共拟定辨识项目300项,经梳理、审核、报批,其中集团公司监管68项,各单位自主管理232项。

为确保项目达到预期效果,集团公司一方面通过月跟踪、节点评审等形式对集团监管类项目进行全过程跟踪督导,另一方面督促各单位充分发挥项目骨干作用,组织项目团队成员,通过典范借鉴、培训交流等形式,学习问题分析的先进方法和工具运用,提升项目团队能力,高效规范实施项目。

经过对68个集团监管项目严格评审及综合打分,其中:一等奖项目14个,二等奖项目20个,三等奖项目24个。集团公司对获奖项目团队进行了奖励,极大地鼓舞了项目团队成员再攀高峰的信心和决心。一年来,通过推进实施运营改善项目,不仅促进了基础管理和职工素质提升,同时为企业赢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企业转型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南钢2×220平方米烧结机余热回收发电项目是济钢国际工程公司第一个EMC项目,通过项目发电效益分享收回投资成本并获得利润,项目分享期8年。项目于2014年4月8日发电并网,同年5月1日起进入效益分享期。如何有效提高该项目营业收入,实现投资回报最大化,得到双赢的效果?济钢国际把该项目作为运营改善攻坚的内容之一,组织精干团队进行诊断。

项目团队人员按照鱼骨图分析方法,从“人员、设备、原料、制度、环境”六个方面对照标杆分析差距,制定改善措施,定出时间节点,分解责任到人,确保进展有效。项目团队克服异地运营、人文环境陌生的困难,通过每天均与南钢相关领导、技术人员、岗位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到烧结主控室对其生产操作提出建议和指导的方式,采取创新措施,保证烧结稳定顺行,提高余热回收的效率,提升发电指标。

不懈的努力带来丰厚回报:南钢项目的各项指标逐月提高,均创出了行业最好水平。2015年吨矿上网量同比提高1.7度/吨,项目年收益同比提高610多万元。按照合同约定,济钢国际按照60%的比例对项目收益进行分成,获得直接收益为360多万元。

自2015年起,集团公司全部取消对济钢总医院的费用补贴,并要求在实现收支平衡的基础上实现节余,这对该院是个全新的考验。如何办?该院领导班子以开展“运营转型、管理提升”活动为契机,深入分析服务项目状况、市场环境,研究提升服务和市场拓展的措施,找准突破点,大力推进“创新服务与市场开发”项目建设。

项目团队由主持工作的副院长张忠法、党委书记李茜挂帅,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医院内外形势,形成SWOT矩阵,确定战略方向,将提升目标市场占有率作为快速推进项目的切入点,并根据鱼骨图分析法,从“人员、营销、品牌、环境”四个方面,明确制约因素,制定针对性措施:开展全员营销,打造医院品牌,完善考核机制,深化优质服务。通过项目的逐渐推进,患者的就医满意度随之提高,周边市场开发市场力度不断加大,医院运营管理能力逐日增强。

2015年该院门诊手术、120出车率、透析人次、超声检查、查体人次分别同比增长23.8%、28.4%、97%、64.5%、40.1%。全年完成收入同比增加近2700万元,比奋斗目标高160多万元,增长率为14.6%,在收支节余近170万元的基础上,职工收入还实现适度增加,模范实践了集团公司“责任驱动、发展惠民”的经营理念。

 


 

(关键字:山钢 济钢 管理)

(责任编辑:00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