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钢集团2015年创新发展战“寒冬”纪实

2016-2-18 14:47:53来源:中商网撰写作者:余亚萍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对包钢而言,‘寒冬’既是磨砺,又是挑战。”这是2015年包钢(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周秉利谈得最多的话题。

2015年,面对钢铁全行业亏损、钢材价格屡创新低的严峻形势,包钢紧紧围绕“共抗危机保生存、创新驱动促转型”工作主题,深化降本增效,增产高效产品,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深化卓越绩效管理、5S管理、精益管理、员工自主改善管理,启动老体系ERP(企业资源计划)、六西格玛等现代化管理项目,大力推进环保项目建设,完成包钢股份非公开发行股票暨收购包钢集团尾矿库等资产增发融资工作,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保证了企业资金链安全。

据统计,2015年,包钢累计产铁1207.49万吨,同比提高14.62%;产钢1186.27万吨,同比提高10.66%;生产商品坯材1121.12万吨,同比提高11.59%。铁、钢、材年产量均创包钢建厂以来最高纪录。

问题不过夜 新模式赢得新效益

2015年10月份,随着8号高炉投产和3号高炉停炉,包钢翻开了历史的新篇章,生产格局的变化为包钢求生存增加了新的筹码。

与往常按部就班的工作节奏相比,2015年,包钢启动生产经营分析会“模式”,其主线就是———“快速响应市场,及时发现问题,迅速解决问题”。在周秉利的带领下,班子成员每天早上召开生产经营分析会,每天测算以铁前、钢后为核心的日成本,每天算经济账,坚决摒弃拖延、低效率的模式。

相比于老体系的高炉,7号、8号高炉产量大,经济指标好,对包钢降低铁前成本极为有利。以8号高炉达产、3号高炉停炉为节点,包钢铁水平衡发生变化,改老体系向新体系供应铁水为新体系向老体系供应铁水。与此同时,包钢的整体生产格局从原燃辅料的采购供应、能源动力介质的供应分配到产品的运输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变化。

在新的生产格局下,特别是8号高炉投产后,包钢整体铁产量每天增加3000吨~4000吨。充足的铁水供应有力推动了稀土钢板材公司的达产达效,从2015年10月份开始,稀土钢板材公司铁、钢、轧实现了上下游工序的有效衔接,连铸坯、热轧板产量连续刷新日产纪录。与此同时,稀土钢板材公司富余的铁水返送老体系。

轧钢系统的优势发挥得益于冶炼系统的持续稳定生产。据统计显示,2015年,包钢高炉利用系数、入炉焦比、喷煤比、自产铁精矿品位、焦炭转鼓指数等指标均好于同期,为稳定生产、结构调整和创造效益提供了强力支撑。

“对标”是2015年包钢最大的亮点。通过与行业先进水平对标,包钢彻底摒弃“降成本已经达到极限”的观念,树立“降本增效永无止境”的思想;通过对标,包钢不断缩短差距,在淬火轨、电工钢、贝氏体钢轨等结构调整方面迈出一大步。通过对标,包钢强化软实力建设,向卓越、精益管理要效益,创新举措频出。例如,细化单一产品,对品种的销售价差进行分析,按效益产品排产;加强仓储管理,全面推行备品备件总包和检修区域承包,强化质量和服务……包钢将铁前成本优势保持到钢后的降本增效大系统、大格局初步形成。

走向市场 结构调整成为“御寒重器”

周秉利说,2015年,包钢迈出了走向市场的重要一步,包钢新产品研发、产品结构调整成为包钢战胜行业“寒冬”的“重器”。

2015年,国内第二条在线余热淬火轨生产线在包钢建成,填补了包钢钢轨品种的空白,也打破了鞍钢集团攀钢对淬火轨的独家垄断。该生产线投产后,共生产淬火轨7.3万吨,占钢轨总产量的8.7%。效益排名第一的贝氏体钢轨工作取得进展,全年产量1.23万吨,是2014年的1.65倍;轧深冲板、双相钢、高强结构钢、风电钢、管线钢、船板钢、汽车用钢和SWRH82B高碳盘条等高档钢材产量达138万吨;白云鄂博矿资源综合利用前期项目已达产、选铌、钪等综合利用作业区现处于试生产阶段。

2015年,以冷轧项目2030毫米机组热负荷试车仪式的举行和包钢8号高炉的点火送风为标志,包钢新体系基本建成。定位于产品高端化的新体系,对包钢钢铁板块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包钢产品结构具备了向中高端转型的装备工艺基础。新体系热轧产品凭借其优异的经济指标,为包钢降本增效做出重要贡献。与此同时,老体系的薄板厂充分释放产线齐备、专业化生产等效能,与新体系形成优势互补,多生产出口镀锌板、高效益电工钢板等产品。同时,无缝厂、长材厂等轧钢厂也努力调整产品结构,不断扩大品种钢和新产品的比重,多创经济效益。

周秉利表示,进入2016年,包钢仍然坚持求存图强,深入推进产品结构调整,努力生产高端、高效益产品,特别是发挥稀土钢板材等新投产项目作用,形成新的效益增长极;聚焦“止血”止损,强化整体运营效能,努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坚持协调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稀土产业和白云鄂博矿资源综合利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充分发挥稀土、铌、萤石等特色资源作用,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效益优势;坚持创新发展,持续深入开展技术攻关、新产品开发等创新活动,构筑做强做大稀土钢、铌钢等特色产品的独特技术实力;加强企业管理,构筑以卓越绩效管理为统领,5S管理、精益管理、ERP、员工自主改善管理、六西格玛管理等现代管理项目为支撑的现代化管理体系。

(关键字:包钢 钢铁 钢材)

(责任编辑:00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