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公司:去产能有望加速 未来3至5年可达30%

2016-2-2 8:42:39来源:中金在线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中金公司21发布中国宏观专题报告《解决产能过剩取决于政策执行力》。报告提到,近期政府层面释放的信号表明,困扰中国经济多年的产能过剩问题有望得到加快处理。

中金公司同时预计,化解产能过剩取决于政府的决心和切实可行的政策,预计政府目标是未来3~5年去产能30%。其中,钢铁至少减少3亿吨产能,煤炭产能至少要减少三成以上。

产能过剩四大原因

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要压减粗钢产能11.5亿吨的近期目标。中金公司称,虽然产能过剩不是一个宏观概念,但持久的、严重的产能过剩在中国具有较大的宏观影响。

中金公司研报称,2011年后以钢铁、煤炭为代表的传统行业产能过剩变得非常严重,影响到宏观经济稳定,经济增长大起大落。

中金公司认为,中国产能过剩无法通过市场出清解决,主要与其多方面的、特殊的形成原因有关,需要对症下药。

首先是结构性原因。经济增长模式从投资驱动转向消费驱动,房地产高速发展阶段的结束,使得大量产能成为结构性过剩。

其次是独特的体制原因。产能过剩行业国企集中并且效率低下,使得民营企业扩张有利可图;地方政府存在较强的投资冲动,对“僵尸企业”的各种补贴阻碍市场出清。

第三是周期性原因。经济增长下行,需求不足、通缩也会加重产能过剩。如果政府不及时实行扩张性宏观政策推动投资和消费增长,产能过剩将更加严重。

第四是行业政策原因。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在不准确的预测需求基础上制定的产业管制政策难免出错,一定程度上可能加剧产能过剩局面。此外,要素价格水平扭曲和偏低,为过剩行业提供了生存空间。

本轮化解难度不超1998

“化解产能过剩取决于政府的决心和切实可行的政策,预计政府目标是未来3~5年去产能30%。”中金公司表示,不认同本轮化解产能过剩的难度超过1998年的观点。借鉴我国1998~2002年时和英美上世纪80年代末供给侧改革经验,领导层坚强的决心、担当和切实可行的政策选择是成功的重要保证。

中金公司预计,化解本轮产能过剩将采取的多种手段包括:运用行政手段关闭“僵尸企业”;与国企改革相配合,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加快兼并重组的步伐;构建包括财政、金融、社保等在内的配套政策;改革资源品价格形成机制,发挥价格信号和市场对产能过剩行业的调整与出清功能;政府部门将改善产业政策的管理;加大逆周期政策,为去产能提供相对稳定的经济环境。

(关键字:中金公司 产能)

(责任编辑: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