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视点:人民币贬值对钢材行业影响几何?

2015-8-14 13:54:17来源:中商网撰写作者:杨进先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央行宣布决定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连续三个交易日下跌。在我国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对外交往日趋频繁的今天,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将对国内钢材行业和冶金原材价格产生哪些影响,人民币还能持续贬值吗?后期钢材走势又将如何?

人民币跌势最严重阶段已经过去

在连三日大贬后企稳,人民币兑美元在今日平开后略微走高,从本周二开始的人民币抛售潮或已度过最糟糕阶段。人民币兑美元即期开盘持平于6.3990元,之后一度升至6.3949元,较上日收盘微升0.06%。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微涨0.05%6.3975元,终止此前连三日大贬走势。对于人民币贬值,外部原因主要为美国就业数据持续改善,美联储加息步伐日近,这种持续增强的预期使得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贬值压力陡增。受美联储加息预期影响,过去一年里欧元日元以及金砖国家货币都已大幅贬值,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始终保持坚挺,这种扭曲,导致人民币实际上对大多数新兴市场国家货币都在升值。所以这次汇率定价方式调整之后,人民币汇率以大幅贬值的方式释放前期积压的扭力。而国内方面,央行表示当前不存在人民币汇率持续贬值的基础,若市场波动过大会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后,人民币跌势在周四放缓。人民币兑美元短暂波动后可以回到正常状态,人民币还是强势货币。人民币经过两天调整3%左右,累积贬值压力得到一次性释放,此前偏差校正已基本完成。偏差矫正后,依据基本面人民币还会进入上升通道。人民币急跌已过,未来一个阶段是有涨有跌总体下跌,急跌加上缓跌大概需要三个月时间。之后人民币企稳取决于经济是否企稳、美联储加息冲击是否消化、以及中美博弈,企稳回升是大概率。

人民币贬值对钢材出口带来利好

国内上半年粗钢产量达到4.1亿吨,全年产量仍可能高达8.2亿吨,而当前国内需求疲软,中国钢铁产量的相当大部分进入了全球市场。另外,中国开启了一带一路的新兴策略,也有希望将部分过剩产能转移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其他新兴市场国家。20156月我国钢材出口891万吨,处于历史高位。上半年,全国钢材出口5251.9万吨,同比增长27.9%,棒材对出口增量贡献近一半,中低端钢材产品仍然是出口主力,从而加剧贸易摩擦。依托“一带一路”战略,亚洲市场仍是我国钢材出口主要流向地。且随着欧美经济持续复苏,非洲、印度等国家和地区大量投资基础建设,我国向这些区域出口钢材向好。目前亚洲热卷市场虽保持平稳,普通规格热卷312-318美元/吨(FOB),但存在一定的下滑空间。冷卷在前段时间暂稳后也开始趋弱,成交350-355美元/吨(FOB)。一些未订货的买主继续保持观望,而已订货的买主为降低可能的损失,寻求采购现货或不久发货的资源。虽然短期对钢材出口拉动有限,但中长期来看,仍可能刺激中国钢材出口,预计下半年国内钢材出口可能超过6000万吨,则全年的出口量将超过1亿吨,有利于缓解国内供大于求的状况,稳定国内钢材价格。

汇率变动将抬高钢材生产成本

国内铁矿石期货价格已经持续上涨,目前主力合约报价为384.5/吨,已经是近一个月的高点,而昨日铁矿石普氏指数为57美元/(CFR,青岛港),较上一交易日上涨0.75美元/吨。进口铁矿石港口现货价格企继续上涨,14日进口印度铁矿砂63.5%报价57.5-58.5美元/吨,比前一日价格上涨0.5美元/吨。人民币的持续贬值将升高铁矿石等冶炼原料进口成本。人民币的较大幅度贬值,当然会使得铁矿石、焦煤、废钢铁等冶炼原材料的进口成本相应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国外的销售价格(FOB)不能及时跟进下调,就一定会提高上述商品到岸成本,进而提高国内钢厂的生产成本,也将推动国内钢材成品和原材料价格的走高。

总体来看,虽然人民币贬值对钢铁行业的影响有利有弊,但长期来看仍对钢材市场有一定的利好,由于贬值使得国内钢材价格在国际市场更有竞争力,能够增加出口,使得原本产能过剩、需求疲软的国内钢市可以向国际市场转移。同时钢材出口的增大会导致部分停产、减产的钢厂将会逐步恢复正常生产,并将给与钢价上涨动力。同时如果人民币进一步贬值,原本出口疲软的机械、家电、船舶、汽车等用钢制造行业将会得到改善。出口的好转将提升相关用钢制造业对钢铁制品的需求,改善国内疲软的钢市需求环境,消化过剩产能。同时,美联储加息预期强烈,总债务水平较高、外汇债务比例较大的新兴市场国家将面临不小的考验。在“环保限产”预期的推动下,预计8月份国内钢材价格将迎来反弹。

(关键字:人民币 贬值 钢材)

(责任编辑: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