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钢铁PMI升至48.2% 钢市低迷中略显回暖

2015-5-4 8:38:15来源: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从中物联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调查、发布的钢铁行业PMI指数来看,4月份为48.2%,较上月反弹5.2个百分点,达到近8个月以来的高点。但钢铁行业PMI指数已连续12个月处在50%的荣枯线以下,反映出钢铁行业景气度持续低迷。主要分项指数中,新订单指数升至近9个月的高点,购进价格指数也自低位反弹至近5个月的高点,之前持续低迷的国内钢市略显回暖迹象。预计后期随着货币宽松、基建、地产稳增长政策频出,宽松刺激预期加大,需求将会提升,加之成本支撑力度增强,钢价有望稳中趋升。但值得关注的是,当月生产指数大幅回升至近8个月以来的高点,产成品库存指数止跌反弹,预示后期钢厂产能或加快释放,供应压力加大,在经济增速下行的背景下,钢价上行空间有限。

图1:2014年以来钢铁行业PMI指数变化情况

 

一、钢厂生产趋于活跃

4月份,钢铁行业生产指数大幅回升,较3月份回升10.2个百分点,达到49.4%,为近8个月以来的高点。与此同时,和生产相关的采购活动也出现明显回升,当月采购量指数回升5.1个百分点至45.5%,进口原材料指数反弹4.8个百分点至46.8%,原材料库存指数微升0.9个百分点至45.0%。从以上指数的变化情况来看,随着低成本原材料(尤其是前期低价铁矿石)投入生产,钢厂盈利状况转好,加之环保压力暂缓,钢厂的生产积极性再度提高,开工率明显回升,后期市场供应压力或将加大。

从钢厂生产情况来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3月份,我国粗钢产量累计20010万吨,同比下降1.7%,这是自1995年至今20年来我国一季度粗钢产量出现的首次下降;其中3月份我国粗钢产量为6948万吨,同比下降1.2%。另据中钢协统计,4月上旬和4月中旬重点钢企粗钢日产分别为169.48万吨和172.28,环比分别增长5.05%和1.65%;全国估算值为分别为225.7万吨和228.5万吨,环比分别增长7.84%和1.24%。

不过,从粗钢产量变化看,目前通过市场和政策化解产能过剩已经初见成效,这将有利于缓解供需矛盾关系。尽管近期部分钢厂利润有所恢复,高炉开工率上升,但整体开工率低于去年同期,特别是当前国内环保高压已成为新常态,如4月下旬环保组再次入驻河北武安地区钢厂进行环保检查,山西太钢、江苏申特等钢厂因环保不合格受到按日计罚等。工信部28日在官网发布《部分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规定对钢铁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项目建设,须实施等量或减量置换,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环境敏感区域,实施减量置换,并探索建立全国产能置换指标交易平台。此次《办法》规定详细具体,可操作性强,将有利于钢铁落后产能的加速退出以及行业结构重组的加快进行。此外,随着4月中旬以来矿价的快速反弹,当前钢厂盈利空间再度压缩,加之行业资金依然相当紧张,钢铁产业释放依然受限。我们预计后期国内粗钢产能快速释放的可能性不大,4月份全国粗钢产量仍将呈同比下降局面。

图2:2014年以来钢铁行业PMI生产、采购量、原材料库存、进口原材料指数变化情况

 

二、内需有望继续回暖

4月份,钢铁行业新订单指数为49.4%,较上个月上升3.9个百分点,该指数已连续三个月上升并达到2014年8月份以来的最高,显示当前钢厂接单量连续增加,市场采购需求呈现回升态势。不过,该指数已连续10个月处于50%以下的收缩区间,表明在经济下滑的大环境下,市场终端需求仍显不足,不论是房地产建设还是工业制造业,都难以释放强劲的采购需求。

4月份是传统的钢材消费旺季,通常终端需求会有季节性回升。但在经济形势不佳,尤其房地产低迷的情况下,4月份钢材整体需求一直处于一个比较平稳的水平,明显不及市场预期。西本新干线监测的农历2月(2015.3.20-2015.4.18)销量环比增长93%,同比下降13.96%。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5%,比1-2月回落0.4个百分点,创下2001年以来的最低增速。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8.5%,较1-2月份大幅回落5.4个百分点,创下2009年下半年以来的最低增速。房屋新开工面积和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同比分别大幅下降18.4%和32.4%,降幅比1-2月份均扩大0.7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同比下降2.9%,1-2月份为增长1.6%。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回落,尤其是房地产投资的各项数据持续低迷,对整体国内钢市需求形成较大拖累。

不过,随着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我们认为5月份国内需求有望进一步好转。特别是就房地产行业来看,央行连续降准降息有助于改善房地产企业的融资状况,而在限贷限购放松等多番利好政策出台后,国内楼市销售已经出现明显好转。今年3月,商品房销售面积环比增长8.3%,同比下降1.6%,比1-2月的降幅大幅收窄14.7个百分点,说明居民购房意愿显著回暖。一、二线城市楼市近两月出现量价齐升的局面,有望带动地产投资和新开工逐步加快。而随着“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进一步落实,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国家重点项目投资建设增速有望继续加快,对钢材的需求增长将形成有力支撑。

图3:2004-2015农历年沪上建筑钢材销量走势图

 

4月份,钢铁行业新出口订单指数回落4.1个百分点,至40.0%。从该指数的变化情况来看,当前国内钢厂出口接单难度明显上升,后期钢材出口增速将会有所下降。

从钢材的出口情况来看,一季度的绝对出口量仍然较高,但受退税政策取消影响,含硼钢出口下降明显。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1-3月份,我国钢材累计出口2578万吨,同比增长40.7%。1月份,我国取消含硼钢出口退税,但效果显现有一定滞后,当月我国仍出口钢材1029万吨,同比增长54.3%,单月出口量创历史新高。从2月份开始,含硼钢出口退税政策取消的影响开始显现,当月我国钢材出口781.3万吨,环比下降24.2%。其中,含硼钢材出口仅99.8万吨,环比大降68%。3月份钢材出口量环比继续回落至770万吨,创近九个月的新低,但同比仍增长13.9%。一季度钢材出口环比逐月下降,同比增长偏高主要是因为持续走低的现货钢价使中国钢材在国际市场具有较大的价格优势、其他合金元素对硼的替代以及去年一季度基数较低等因素。近期独联体等国家钢材出口价格也呈现持续下降的态势,国内钢材出口的价格优势正在被吞噬,对于出口市场的持续向好较为不利。另外,国际市场对我国钢铁产品的双反案件和贸易争端增多,钢材出口难度不断加大,预计后期国内钢材出口增速将会有所下降。

图4:2014年以来钢铁行业PMI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变化情况

 

三、钢厂库存压力依然较大

钢铁行业产成品库存指数在连续三个月下降之后,本月较3月份微升0.1个百分点至50.8%。该指数已连续16个月处于50%以上的扩张区间,显示当前钢贸商蓄水池功能作用持续减弱,销售压力向钢厂一方转移,钢厂库存压力加大。

据西本新干线监测库存数据显示,截至4月30日,国内主要钢材品种库存总量为1382.15万吨,较上周减少29.8万吨,降幅为2.11%,已连续八周出现下降。目前的市场库存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82.19万吨,降幅16.96%。而与之对应的是,据中钢协数据显示,4月中旬末重点企业钢材库存量为1667.6万吨,旬环比增加20.8万吨,增幅为1.26%,连续两旬环比出现上升。与去年4月中旬末相比,库存量同比增加86.1万吨,增长5.44%。社会库存和钢厂库存的一增一减说明钢贸商对后市依然信心不足,继续去库存。随着钢贸商订货积极性的减弱,市场上投机性操作将变得更少,资源主要靠终端来消化,缺少中间蓄水池环节的缓冲,钢厂承受的库存和销售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图5:2014年以来钢铁行业PMI产成品库存指数变化情况

 

四、成本中枢有所上移

4月份钢铁行业购进价格指数止跌反弹至31.1%,较3月份回升4.5个百分点,为近5个月以来的最高,显示随着近期铁矿石价格的快速反弹,当前钢市的成本中枢有所上移,但该指数仍处50%以下的收缩区间,显示当前原料价格仍在低位运行,钢市成本支撑力度偏弱。

4月份国内钢铁原料价格继续显现弱势格局,国产矿、废钢价格主流地区弱势下跌,煤焦价格大幅下调,钢坯价格震荡运行,但进口矿价在4月中下旬出现急速反弹,令市场信心大增。4月6日,进口铁矿石价格最低跌至47.5美元/吨的近10年低位,此后受国外中小矿山停产、大矿山延缓扩张产能等利好因素影响,价格自底部大幅拉升,4月27日,品位62%普氏铁矿石指数反弹至59.75美元/吨,月末再度出现回落至55.5美元/吨。根据西本新干线监测数据显示,截至4月30日,唐山地区普碳方坯价格为2040元/吨,月环比下跌30元/吨;江苏地区废钢价格为1630元/吨,月环比下跌170元/吨;山西地区焦炭价格为740元/吨,月环比下跌60元/吨;唐山地区66%品味干基铁矿石价格为560元/吨,月环比下跌40元/吨。与此同时,品位62%普氏铁矿石指数为55.50美元/吨,月环比上涨4.25美元/吨。

据统计,自去年年初到今年4月,海外矿山共减少铁矿石供应1.1亿吨,而2015年年初至今已经有4000万吨的铁矿石产量退出市场。中高成本矿山短期持续关停,市场供给增加压力相比前期有很大的缓解。而之前坚持“低库存策略”的钢厂也认为铁矿石价格已经跌至极低水平,开始纷纷出手增加采购量,3月份进口铁矿石8051万吨,环比增加1257万吨,增长18.5%,推动了铁矿石需求回暖。但整体来看,全球四大矿山都承诺增加低成本产出,一季度四大矿总产量同比大幅增长15%,对应中国粗钢产量同比负增长1.7%,铁矿石市场供大于求的压力依然非常明显,矿价反弹难以持续,5月份或将呈现震荡运行态势。另外,今年以来焦化企业为减少亏损,不断调整开工率,目前全国焦化企业平均开工率维持在70%左右,较去年同期下降8%,经过长时间的限产焦化厂库存压力已得到缓解。近期随着钢厂开工率的回升,市场成交情况稍有起色,虽然产业链供需矛盾依旧明显,但焦化企业长期亏损促使其控制产量,焦化企业普遍有挺价心理,后期焦炭价格或将企稳。煤炭市场相对疲软,目前进口煤炭价格优势明显,国内几大煤炭企业都表示出货情况不理想,5月份仍有可能继续提高优惠幅度。因此,我们预计后期钢厂成本中枢将有所上移,成本对钢价可能带来支撑。

图6:2014年以来钢铁行业PMI购进价格指数变化情况

 

五、钢材价格大幅下挫

4月份,国内钢材市场弱势运行,先跌后涨。上中旬国内钢价全面走低,这不仅与铁矿石、钢坯价格跌跌不休有关,整体宏观环境的疲软同样作用着整个市场,商家对期待后市需求赶快释放的愿望越来越低,尤其是在一季度各项走弱的经济数据对市场信心形成重大打击,让钢价下跌步伐更加不可收拾。不过随着本月央行实施7年来最大幅度降准,加之矿价强势反弹,一度引爆市场,月末钢价有所回升,但幅度有限。截至4月30日,西本指数收在2480元/吨,较上月末下跌110元/吨,月环比跌幅为4.25%,较去年同期价格下跌880元/吨,同比跌幅为26.19%。

图7:2014年以来西本钢材指数变化情况

 

六、资金紧张未见缓解

4月前三周央行在公开市场分别净回笼资金150亿元、150亿元和200亿元,最后一周零回笼、零投放,4月公开市场累计净回笼500亿元,为春节后连续第二个月净回笼,3月央行公开市场净回笼2080亿元。受央行降准以及连续调降7天期逆回购利率带动,4月份国内市场资金利率明显回落。据西本新干线监测,4月29日沪大额银行承兑汇票贴现率为4.01‰,较3月31日大幅回落15.4%。4月20日,央行下调各类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这是央行在最近两个半月内第二次下调存款准备金,且降准幅度超出市场预期,显示央行货币政策正在加快宽松。

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高企,对钢铁等产能过剩行业贷款限制依然没有放松迹象。一季度工、农、中、建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29%、1.65%、1.33%、1.3%,较2014年末分别上升0.16、0.11、0.15、0.11个百分点。据中钢协统计,3月末会员钢铁企业银行借款同比下降5%,利息支出仅下降2.59%。可见无论是从贷款数量还是从融资成本来看,当前宽松的货币政策对钢铁行业依然没有实质惠及,行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没有得到缓解。

图8:2012-2015年沪大额银行承兑汇票月贴现率

 

从以上情况来看,目前国内钢厂趋于活跃,后期钢材产量将会继续攀升,同时钢材出口难度不断加大,钢市供需压力将会有所上升。不过,随着宏观政策累积效应的不断显现,部分先行经济指标数据已经出现回暖迹象,钢市需求也将有所好转,而严控产能、环保加码等也有助于缓解钢市供给压力,提振钢价。

1、宽松政策利好将逐步体现

自2014年以来,市场进入了数据越差政策预期越好的政策市并延续至今。一季度中国GDP增速为7%,较2014年明显放缓,创下自2009年二季度以来最低。为了缓和经济下行压力、保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4月份各项定向调控政策密集出台,包括财政、货币、房地产、基建等各个方面。而4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高度重视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定向调控,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增加公共支出”、“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标志着中央经济政策的转变,后期更多的宽松政策出台已无悬念。

随着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4月经济已出现一定的复苏信号。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的4月份制造业PMI指数为50.1,较上月持平,连续两个月处在50%的荣枯线以上。据报道,旧克强指数重要变量—4月份工业用电量恢复到正常水平,新克强指数—新增就业人口也从3月份开始增加。而企业的先行指标—价格指标有了回暖迹象,大宗商品在4月份出现整体性的回暖,从石油化工、到农业商品。近期全国楼市成交量也持续好转,一、二线城市楼市出现量价齐升的局面。二季度经济回升的迹象越渐明显,对整个钢铁市场将形成提振。

2、基建加码,钢市需求有望放大

在中国房地产和制造业两大类投资双双下滑的情况下,发改委自去年以来不断推出基建投资项目,以期稳定经济增速。继去年9月以来推进了七大类投资工程包后,近期国家发改委表示还将推出一批重大工程投资包。今年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比回落4.1个百分点,但基础设施投资增长势头较快,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其中铁路公路水路投资增长15.2%,提高3.8个百分点。

3月28日,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28日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基础设施建设优先;4月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这是继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群之后中国第四个国家级城市群规划;4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将为地方基建带来新的催化剂。随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等获得国家层面的通过,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将会加快推进,基建投资将有望迎来热潮,对国内钢市需求形成有力提振。

3、严控新增产能及环保加压,钢市供应将受到抑制

4月28日,工信部在官网发布《部分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严禁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行业新增产能,这些产能严重过剩行业项目建设,须实施等量或减量置换,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环境敏感区域,实施减量置换,工信部将探索建立全国产能置换指标交易平台。我们认为,工信部要求过剩产能行业项目建设实施等量或减量置换,对化解过剩产能非常有利,将有利于落后钢铁产能的加快退出以及行业兼并重组的加快推进,且也利于减轻环境压力。

随着环保执法力度的加大,多地采取措施整治钢厂环保问题。如江苏环保部门专门出台文件对前阶段环保不合格的个别钢厂定向上调电费,山西太钢、江苏申特等钢铁企业由于环保不合格被环保部分实施按日罚款。目前全国大部分重点钢企都在继续增加环保投入,有钢厂表示后期吨钢的环保成本将达到150元/吨-200元/吨的水平。环保压力加大以及环保成本提升,对国内粗钢产能释放将形成抑制。

综合来看,国内政策宽松将逐步显示作用,钢市需求有望继续回暖,而随着化解过剩产能和环保严控执行发力,加之行业资金紧张,供应释放速度将受到抑制,国内市场供需有望继续改善,钢材行情触底回升正在蓄积动能,预计5月份国内钢价有望呈现震荡上行格局。
 

(关键字:钢铁 PMI 钢市)

(责任编辑:00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