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钢铁流通行业企业信用等级评价体系

2015-3-9 9:58:13来源:中商网撰写作者:余亚萍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全国政协委员周中枢提案二 新闻稿

建立钢铁流通行业企业信用等级评价体系

“钢铁流通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诚信危机和生存发展压力”,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五矿董事长周中枢在全国“两会”上表示,加快钢铁流通行业标准体系建设已刻不容缓。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调研报告显示,自2012年钢贸危机以来,全国钢贸商数量从20万家迅速缩减至10万家左右。2014年有60%以上的钢贸企业卖一吨钢的利润低于10元。由于钢贸危机的影响,银行持续压缩对钢贸商的信贷投放,钢贸行业的银行贷款缩减了近七成,使得行业形势雪上加霜。

而社会上广泛流传的“防火、防资、防钢贸”顺口溜,更是折射了钢铁流通行业的现实困境。
 

究其原因,“是行业自身长期粗放的发展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的买方市场环境。”周中枢委员在今年向全国政协提交的“关于加快钢铁流通行业标准体系建设”提案中说。

具体表现在:钢铁流通行业“散、小、乱、差”的格局依然,交易中存在不开发票、偷税漏税等不规范行为,破坏钢材市场的价格体系;部分钢贸商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采用以次充好、换标签、伪造质保书等手法多赚钱,假冒伪劣的现象频频出现;部分钢铁流通企业财务报表随意性较大,真实性差,缺乏审计和良好的连续经营记录;甚至频频曝出虚假融资和部分钢贸企业老板“跑路”事件。

当前,钢铁流通行业正处在转型升级、优胜劣汰的关键时期。推动钢铁流通行业标准体系建设,建立良性市场竞争秩序任务极为紧迫。

基于这个判断,周中枢认为,首先要完善和加强行业现有标准规范的执行。近几年,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配合商务部起草了六项关于金属材料流通行业的标准,但目前正在推广的,只有《钢铁流通企业分级管理评定》。

同时,建立钢铁流通行业数据统计体系,加强基础数据整合。当前,企业对于“商业机密”的保护,再加上一些不规范经营行为,并不愿意提供相关数据信息,结果钢铁流通行业的数据统计越来越难,行业数据缺失,对于了解和掌握行业发展动态、研宄行业发展方向,解决企业经营管理出现的问题建立行业监测和风险预警机制等方面带来了不利影响。

另外,周中枢还建言由行业协会牵头在全国推广钢铁流通企业分级管理贯标工作,以此为切入,建立企业信用等级评价体系。树立一批具有实力和良好信誉的企业,根据企业评定的级别为参照,匹配相应的信用等级,按照获得的A级级别给予一定的授信额度,从而真正解决好钢贸行业的融资难题。
 

(关键字:钢铁 流通 信用等级)

(责任编辑:00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