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再现全行业亏损 资金链和环保压力加大

2013-8-5 8:40:56来源:新华社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上海中国钢铁工业协会31日公布的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大中型钢铁企业累计实现利润22.67亿元,同比有所增长。但行业利润呈逐月下降之势。其中6月份出现今年首次单月亏损,亏损额为6.99亿元。

钢铁亏损不是新鲜事,比亏损更严重的,是下半年行业资金链环保压力的加大。如果不能很好应对,很可能会导致部分钢厂的出局。

需求有所回升 无奈产能过剩加剧

从2011年下半年以来,国内钢铁业一直在盈亏线附近徘徊。若扣除矿山和投资的收益,钢铁生产主业已经亏损了7个季度。整个上半年,钢铁行业平均销售利润率仅0.13%,仍处在工业最低水平。18家发布中报业绩预告的上市钢铁企业,7家续亏、1家首亏、3家预减。

实际上,今年上半年的钢铁需求,相比去年同期还是有所回升的。统计显示,上半年全国粗钢产量3.89亿吨,同比增长7.4%,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5.6个百分点。而截至今年6月末,全国主要市场的钢材库存为1546万吨,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谈到钢铁业存在的问题,最为突出的无疑是产能过剩。统计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我国所有工业行业产能利用率为78.6%,而钢铁产能利用率在67%左右。即便如此,钢铁产能还在不断扩张中。根据调查,仅今年一季度全国共有31座高炉在建或建成投产,设计产能3800万吨。

日益加剧的产能过剩导致钢铁市场供需失衡,钢厂生产经营艰难,甚至亏损。但企业减产意愿仍不足。究其原因,有的担心市场份额流失,有的害怕银行停贷,有的迫于地方增长压力。总之,只要生产还有边际效益,几乎没有主动减产的企业。

资金链断裂风险日益上升

出现亏损,并不会直接导致一个企业倒闭。但如果出现资金链断裂,问题将麻烦得多。钢铁业眼下就在经历这样的挑战。

工信部的监测显示,今年1-5月全国大中型钢铁企业资产总额4.3万亿元,同比增长4.3%;负债总额3万亿元,同比增长6.5%;资产负债率69.4%,提高1.4个百分点。

融资难、融资成本高是近年来钢铁企业普遍遇到的问题。当前,银行信贷规模收紧,使钢铁企业获得贷款的难度进一步加大,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直接融资成本大幅上升。统计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重点钢铁企业的银行借款同比增加1051亿元,增长8.8%。其中短期借款增加1125.54亿元,增长13.65%。长期借款减少73.99亿元,下降2%。

来自中国货币网的信息显示,今年以来钢铁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共发行超过20只债券,其中攀钢集团分别在今年4月9日和7月22日发行两只一年期的短融券。4月份的短融券发行总额为10亿元,票面利率为4.28%;而到了7月22日,发行规模为45亿元的短融券票面利率则上升到了5.6%。

“原先资金链的问题主要出现在钢贸商身上。但很多钢厂是靠钢贸商在订货时,提前打款而维持运营。钢贸商的危机若加重,很难说钢厂就能独善其身。”高级分析师说。目前,已有个别钢企出现因资金链断裂而停产的情况。

(关键字:钢铁 资金链 环保)

(责任编辑:00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