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专家谈3月信贷数据:制造业信贷持续疲弱

2013-4-9 8:38:40来源:证券时报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去年末以来,中国经济开始呈现触底回升态势。尽管3月份的银行信贷数据尚未发布,但已有多家机构发布预测称,受实体经济需求回暖等因素影响,我国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很可能将继1月份后,再次突破1万亿元。

面对如此乐观的市场情绪,大型金融机构的经济学家们观点如何?对此,证券时报记者邀请了五位知名经济学家共同探讨这一话题,以供投资者分享。

制造业企业信贷需求 将维持疲弱

证券时报记者:您预测3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将达到多少?该预测是基于哪些因素做出的?

鲁政委:我们预测新增人民币贷款在1万亿元左右,比2月份大幅增加,增量主要由3月份新国五条引发的过户潮和铁道部新项目上马带来的信贷需求拉动。一季度新增信贷较多是常态,企业希望早点拿到钱,因为早取早安心;银行也希望早点放款,因为早投放早收益。

朱海斌:我们预测3月份新增信贷是9600亿元,比1月份略低一些。我们的预测是基于:1、全年银行信贷9.1万亿(同比增长14.5%)的预测;2、往年一季度到四季度,银行放贷速度比例为3:3:2:2。

汪涛:我们预测3月份新增信贷规模在8000亿元左右,这主要是基于央行今年偏中性货币政策做出的判断。此外,我们对全年新增信贷的预测是8.5万亿元。

证券时报记者:今年2月份人民币贷款仅增6200亿元,但从结构上看,非金融企业的中长期贷款已连续两月增长较多,有机构认为,这表明实体经济信贷需求充足。您认为3月份是否会延续该结构特点,企业的信贷需求会不会进一步改善?

鲁政委:前两个月的中长期贷款比较多,主要是受房地产行业的影响。所以,即使3月份延续该结构特点,也不能说明制造业企业状况好转。首先,采购经理人指数还比较弱;其次,一些制造业企业的总产能很大,一窝蜂开工就容易造成产能过剩。我们要对这一轮经济调控有足够的耐心,2009年的“4万亿”不可能再度重演。

牛犁:3月份延续该结构特点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但应该注意的是,中长期贷款增长快,表明企业对未来经济增长的信心增强,但不一定表明实体经济很好;另外,企业的短期贷款增长快,也不能全部看成是企业的投机性需求。

朱海斌:去年末至今,固定资产投资是拉动经济复苏的亮点之一。其中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方面的投资增长较快,但制造业企业投资仍持续疲软,短期来看,还将保持低迷。虽然数据显示部分工业企业利润有所提升,这有可能会激起它们未来的投资兴趣;但坏消息是,产能过剩在一些行业仍十分普遍,以钢铁行业为例,钢铁价格回升后产量迅速回升,库存量又重回新高。

过户潮提前透支 按揭贷款需求

证券时报记者:近期一些城市陆续出台新国五条政策,日前北京提高了公积金二套房贷首付比例,随着各地陆续出台地方版的新国五条,往后会不会对住户贷款里的中长期贷款产生挤压效应?

鲁政委:3月份不少购房者赶在新国五条实行前过户,这股过户潮等于提前透支了今年全年的买房和房贷需求,而剩下的人都在观望,所以今年按揭贷款的需求已经不多了,这部分贷款将会减少。

朱海斌:除了北京,其他的地方政府对于新国五条的执行力度还处观望状态。短期来看,二套房贷政策很可能进一步收紧(北京已经执行),不过由于银行这两年一直都在压缩房地产相关的贷款,因此预计新国五条对全年新增房贷的影响不会像市场想象的那么大。

姚炜:历史经验说明,楼市调控对包括按揭贷款在内的住户贷款的影响是必然的,而且这种影响可能会扩散到房地产行业以外。房地产开发贷款和按揭贷款占银行贷款比例在15%~20%左右,虽然比例不是很高,但对房地产需求的调控会影响到产业链上其他行业的收入,进而影响到其信贷需求,譬如建材等行业。

上半年加息概率很小

证券时报记者:银监会月底前出台的关于规范银行理财业务的通知(业内俗称“8号文”),对非标准化债权投资进行限制,市场担忧这会对今后几个月的社会融资总量产生影响,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汪涛:短期来看,8号文对今后几个月的社会融资总量增长会产生一定影响,因为银行暂时还找不到创新手段来替代这些表外业务;但从长远来看,8号文对经济的影响是正面的,杜绝了社会融资总量过快增长导致的金融风险,预计今年全年社会融资总量同比增长16%~17%。

姚炜:8号文对非标准融资的具体影响,将导致今年这部分融资增长减缓,增长率会比去年低约10个百分点,预计今年增长幅度在20%左右。

证券时报记者:从通胀预测和资金价格方面来看,您认为第二季度出现价格工具(利息调整)或者数量工具(存款准备金率)运用的可能性有多大?

汪涛:第二季度加息或者提高准备金率的几率均不大。首先,预计3月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不会超过2.5%,通胀压力很小;再次,这两项工具的信号作用很强烈,目前政府没有必要动用。就算要加息,也要等到今年下半年,而且很可能是以提高存款利率浮动上限的方式。

牛犁:现在全球大部分国家都在降息、实行量化宽松,我觉得短期内中国上调利率的概率很小。经济虽然已经有回暖迹象,但并未实现趋势性好转,在这之前,货币环境仍会维持适度宽松。

(关键字:信贷 数据 制造业)

(责任编辑:00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