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钢:一手抓全面预算一手抓科技创新

2013-1-15 13:46:35来源:中商网撰写作者:程卫宾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2012年12月22日,太钢召开素有“誓师大会”之称的党政联席(扩大)会议,安排部署2013年的全面预算工作。这样的“誓师大会”在一年前也有过。当时,太钢高层提出,要把与行业一流对标作为基本思路和工作方法,以“变”应“变”,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同时要求各级干部和职工抢抓机遇,不等不靠,用良好的精神状态、强烈的责任感迎难而上,将各种不可能变为可能。

一年过去了,“誓师大会”提出的目标皆已实现。2012年,太钢钢产量达到1013万吨,其中不锈钢311万吨,继续保持全球第一。

太钢董事长李晓波在2013年的誓师大会上指出:“2012年,面对异常艰难复杂的市场形势,太钢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干部职工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公司的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有了新的提升。”

直击全面预算
2012年,太钢下发了精心制定的预算目标。李晓波明确要求,避免将预算工作停留在厂长、部长、作业长的层面上,必须落实到每个岗位,必须指标到人、责任到人。“人人头上有指标,件件事情有人管”,调动起了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012年下半年,针对钢铁行业市场需求继续减弱、钢材价格持续下降、钢铁企业利润和收入持续下滑这一严峻态势,太钢又紧急召开会议,对上半年经营情况进行了认真分析,并决定下大力气改善下半年的经营绩效。
针对各子(分)公司的经营现状,太钢决策层要求按照钢铁、矿产、贸易、非钢四大板块进行分解。2012年下半年,太钢采购部门密切关注原材料价格,积极寻找廉价资源择机采购;销售部门动态关注市场,加大直供市场开拓力度,最大限度获取订单,同时大力优化品种结构,提高高附加值产品比例;生产部门持续优化原料结构,提高镍、铬收得率和成材率等工艺技术指标,提质减废。与此同时,重点工程投产及达产进度不断加快,非钢业务不断对标先进,控制运营成本,开拓出了新的效益增长点。
完成全面预算,还有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下大力气降成本。为此,太钢提出加强项目投资管控、坚持有保有压的原则;加强资金管理,拓展融资渠道;堵塞管理漏洞,使非生产性费用降低10%,一切费用严格按预算控制并从严审批;停止一切办公场所装修及各种设施改造;禁止高标准行政办公消费,停止采购配置高档办公用品及相关设备;提倡无纸化办公;大力压缩差旅费支出;加大降库及债权清收力度,对存货全线清查盘点,库存降至较低水平;对销售、采购等业务形成的应收、预付等款项进行排查并加紧清收,盘活存量资产,提高收益;对有可能对公司未来有较大影响的重大漏洞及时纠正,规避财务风险。此外,一线员工也在各自的岗位上不断挖掘潜力,小改小革,修旧利废,在全公司范围内掀起了降本风潮,取得了明显成效。
由于措施得力,太钢各子(分)公司的经营绩效得到了有效改善。矿业分公司超额完成主要矿产品预算指标,其中铁精矿超预算4.5万吨,球团矿超预算1万吨,冶金石灰、轻烧白云石等保供产品全面满足了集团公司需求;焦化厂主要产品指标再度攀升,焦炭产量达到225.29万吨;炼钢二厂南区一号不锈钢转炉年平均炉龄达到433次,远远高出预算要求;热连轧厂2250mm生产线比2011年增产21万吨,1549mm生产线实现了300系不锈钢直接轧制以及混合轧制的技术创新;精密带钢公司交库量较2011年增长61.1%,销售发运较上年增长102.86%,全年产销率达到98%,实现了产销两旺的好势头;2012年12月28日,太钢不锈钢炼钢日产量突破万吨大关,达到10075吨。
持续科技创新
近日,有关太钢不锈钢产品的好消息频频传来。
首先是北京地铁14号线首列A型地铁车辆在青岛下线,引起高度关注。这是因为其在国内A型车上首次采用了轻量化、无涂装不锈钢车体,这种车体不仅具备较高的抗腐蚀性,而且运营维护成本低,具有低碳环保、安全可靠等特点。该车辆厢体国产化部分的80%采用的都是太钢生产的301L不锈钢。随后,太钢第一批不锈钢管顺利出港,正式走出国门,挺进国际市场。
此外,太钢已经形成高、中、低三种型号的螺旋无磁钻铤用钢和普通无磁钻铤用钢相结合的多品种优势,在国内率先实现了高端无磁钻铤产品系列化。该产品具有高强度、高韧性、无磁性和抗疲劳等特点,在石油钻铤系列产品中属于高技术难度、高附加值的产品。
这些都与太钢注重技术创新是分不开的。
最近几年,太钢的技术研发投入逐年递增。重点品种战略经营单位(SBU)、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博士后工作站等机制为科技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今年,太钢还在筹划建立院士工作站,将为研究冶金前沿技术提供更广阔的舞台。此外,太钢每年都会拿出3000万元重奖在一些科技项目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功臣。
太钢的创新发展受到了政府部门的关注与支持。先进不锈钢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落户太钢,以中国工程院院士王一德为首的一批中国青年科学家、享受政府津贴的专家、“333人才”等优秀科技人员也纷纷加入太钢……
对于新产品开发,太钢一直坚持“特上加特、新上加新”的理念,坚持“研发一批、转化一批、储存一批”的产品开发模式。
在此背景下,一批又一批高、精、尖产品不断问世,赢得了国际国内市场的“通行证”。太钢主导的“现代轧制技术、装备和产品研发创新平台”已通过国家科学技术奖初审;“高速列车用不锈钢车厢板工艺技术开发”等4项科技成果通过了冶金科学技术奖评审。与此同时,太钢的科技创新成果也逐年递增,每年产生的专利、专有技术达到30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占到50%。在2011年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评定中,太钢再获全国第二、冶金行业第一的佳绩;之后,太钢又被认定为首批“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同时太钢不锈股份公司也于当年被再次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太钢坚持技术创新之路,带来了可观的效益。不锈钢实现营业收入1405亿元,比2011年增长10.63%;实现利润4亿元,居行业前列。日前,记者又得到消息,太钢2012年自主研发的高端产品无磁钻铤用钢已实现利润600余万元。
 

(关键字:太钢)

(责任编辑:00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