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舶融资强国梦还有多远

2013-1-11 11:20:48来源:航运交易公报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中国银行业受经验不足制约,加之航运业持续低迷倒了银行放贷的胃口,因此中国的船舶融资强国之梦前路多艰。

近年来,欧洲船舶融资大佬们被欧债危机弄得灰头土脸,全球船东继而将融资重任托付给“风景这边独好”的中国银行,厚望中资银行能力挽狂澜,为现金流捉襟见肘的航运业注入“甘霖”.

然而,尽管中国进出口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银行纷纷对航运业伸出“橄榄枝”,但是市场其他大部分银行仍然对于业内强烈的融资需求视而不见,不愿深耕航运这“一亩三分地”.

中国环球租赁(ChinaUniversalLeasing)船舶租赁部总经理王Keke坦言:“即使船舶融资市场的重心东移,欧洲银行凭借其深厚的行业资源仍将会是航运业融资主阵地上的中坚力量。”

中国政府正在国内特大城市建立船舶融资中心,但要真正发挥各个中心的核心作用,就必须破除汇率流通、跨境贸易等方方面面的监管藩篱,而这一进程还需时日。

王经理认为,中国正在借鉴西方船舶融资经验打造自己的融资中心,部分衍生品也应运而生,但相关配套服务仍跟不上需求的脚步。总体来说,中国银行多擅长信贷业务,其他金融服务仍显落后,这从根本上制约了银行船舶融资业务的发展空间。

与此同时,航运融资业务的“高风险、低回报”印象深深烙印在近几年国内众多银行心里。另外,中国金融机构还不能对涉及船舶融资的风险作出完全、合理、精准的评估。

近期,部分业内人士对中国政策性银行加大对航运业的贷款力度可能导致订单激增,继而延长运力过剩危机表示担忧,对此王经理嗤之以鼻。

他解释说,此前,中国进出口银行抛出的70亿元(折合11亿美元)贷款分摊到各个航运子行业后,它的正能量很快就被消化。截止目前,中国银行仍在静候航运转机,以待机而动,并没有倾其全力介入航运业。

另一方面,船东普遍期望金融机构能够出手相助,用真金白银帮助他们完成船队更新、提供售后回租交易所需的现金注入,实现公司债务重组,仅此而已。船东的愿望太过自私,他们忽视了银行存在最需谨记的两条铁律--风险控制和盈利能力。

要知道,金融机构涉水船舶租赁业务的最终目的仍是赚取更大利益,而非救市菩萨,解船东困境于倒悬。对于对外放贷,银行通常可以实现10%的年利率回报,而中小企业甚至愿意支付两成的利息。由此看来,以营利为存在要义的银行很难为满足船东更新改造船队而置顶船东的融资申请。

 

(关键字:船舶 融资)

(责任编辑:00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