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钢贸资金缺口警示录

2012-12-14 9:20:00来源:西本新干线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据初步调查,自去年11月份有关部门发出预警报告以来,有15家会员企业因资金缺口,经营受到严重影响,其中有近10家企业濒临破产,约占全体会员总数4%左右,是钢贸行业成形30多年以来遇到的最大一次劫难。

上海杨浦五角场地区钢贸行业工会是全国钢贸行业里唯一的基层行业工会,成立于2009年9月19日,现拥有228家会员企业,主要集中在拥有4000多家钢贸企业的大柏树和五角场地区。

据初步调查,自去年11月份有关部门发出预警报告以来,有15家会员企业因资金缺口,经营受到严重影响,其中有近10家企业濒临破产,约占全体会员总数4%左右,是钢贸行业成形30多年以来遇到的最大一次劫难。

据业内人士推测,如果没有相关部门政策干预,上海钢贸行业资金缺口将愈演愈烈,特别是到今年9月份、12月份还贷高峰期,还将有一批企业面临破产。为了有效弥补钢贸行业资金缺口,上海杨浦五角场钢贸工会携手其他单位,对上海钢贸行业资金缺口进行调研,收集了相关资料和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

上海钢贸行业资金借贷简况

据前两年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上海钢贸行业形成以来,历来存在小、散、乱业态,拥有12100多家钢贸商和60多家钢材市场。其中,10人以下的企业占有65.78%,11~50人的企业占有31.13%,50人以上的企业仅占3.09%。如以2009年钢贸企业销售量来划分的话,也能找到相对应的行业分布情况。年销售量在5万吨以下的企业占76.98%,年销售量在5万~20万吨的企业占20.18%,年销售量20万吨以上的企业仅占2.85%。

据上海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2011年,上海钢贸行业的银行融资规模已经达到1600亿,以企业平均融资成本15%利率计算,年承担利息将近250亿元。也就是说,上海钢贸行业即使不吃不喝,每天也要担负近7000万元的利息。从去年11月中旬~12月中旬,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发布预警报告的影响下,对上海钢贸企业几乎全面停止新贷款业务。据占上海钢贸行业约70%的福建省周宁县上海商会反映,从今年初到5月底,行业融资规模收缩了23%以上,一些民间资本受此影响也纷纷将资金撤离钢贸行业,使得整个行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受此影响,近半年多来业内不间断出现负面消息,类似重复质押、老板“跑路”、企业倒闭等等不及于耳。最近,网上又传出有2000家钢贸企业联名上书市政府,要求有关部门出台救市政策。

在此期间,行业相关商协会和工会做了大量工作,走访会员单位,组织座谈会,积极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情况,要求钢贸企业在自救的基础上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值得欣慰的是,在这次钢贸资金缺口引发的危机中,上海钢贸行业无论在企业实施减员中,还是企业在处理倒闭善后工作中,几乎都能自行妥善处置各类劳资纠纷,说明业内法律意识逐渐得到了增强。

资金缺口成因

本轮钢贸行业资金缺口形成的原因,大体上是因为有4个因素集中在同一时间段里而引发的。

超度高速发展引发资金链断裂。在走访工会会员时发现,靠自有资金经营的企业几乎不存在资金缺口,这些企业集中在占有65.78%的小型企业里。由于企业规模小,一般不具备向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的条件,即使从民间借贷的资金,其量也不会太大。就是发生数起未能及时还贷的个案,素有抱团经营习俗的群体都有能力予以化解。

问题出在占3.09%和31.13%的大、中型企业中,有些老板凭借以往创业中成功经验,乘2008年国家投入4万亿资金之机,巧立名目设置各种项目从银行业金融机构借贷,自以为有能力利用他人资金发展企业。在整个借力发展过程中,又沿习以往赌行情的恶习,把企业前程当作赌注。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赔了夫人又折兵,企业资金链发生无法挽救的裂痕。有个会员企业,原本是两兄弟打理一家企业,搞得有声有色,但其中一个不甘心按常规出牌,与兄弟分手独创一家新公司。为了使企业短期内达到高速发展,他动用一切可利用的关系,先后从银行业金融机构和亲朋好友筹集到50亿元资金。企业在资金支持下,实施超度发展计划,收购了一家钢铁交易网站、一座矿,进入了房地产、餐饮业等,成立了集团公司,仅在去年4月~7月之间就扩建了10多个部门。到了回贷期,债主上门要债,他双手一摊:要人有一个,要钱没有,你们看着办吧。在一些濒临破产的钢贸企业中,都有类似的通病———超度发展。

没有按经营环境变化节奏适度调整经营策略。近年来,我国钢铁工业高速发展引发钢铁市场经营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供不应求的局面被供大于求格局所取代,处于产业链中间环节的钢贸行业的利润受到上下游行业的挤占,经营上出现了“做大生意大亏,做小生意小亏,不做生意也亏”的情况。企业存在的重要的一点是能赚到钱,以维持企业生存和发展。为此,一些企业希望通过多元化经营挖掘企业第三方利润源泉。由于多元化经营前期需要一定资金投入,靠自由资金难以启动,于是业内出现了融贷资金热。伴随这样热潮,又出现了依托钢材市场或钢贸实体企业的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通过业内相互担保的形式,疏通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资贷款渠道。

在整个贷款和还贷全过程中,一些企业错误地认为:贷来的钱就是我的钱,理当受我支配。因此,违反贷款的“专款专用”成为习以为常的行为,加之在调整经营时没按照市场经营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变化,使企业赢利情况一落千丈,生存环境日趋恶化。一度之间,业内普遍存在以钢贸流水账作为贷款依据,以实物质押作为手段,以相互联保作为资金运作安全保障。实事求是地说,贷来的款在多元经营中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违反了“专款专用”原则。更有甚者,把应该用于钢贸的短期贷款投放到长期投资的项目上去,为日后可能发生的资金链断裂埋下了祸根。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期间,企业比较容易贷到款,可以采取折东墙补西墙的方法,利用多笔短期贷款和续贷来弥补长期项目的投资。可是遭遇到行业资金缺口之际,难免引发整个企业资金链断裂。类似如此不适应市场变化作出的多元化经营,企业在资金链运作中忽视了关键的安全性,必定会遭到灭顶之灾的惩罚。

经营成本受到通涨压力作用被不断推高。在通涨压力下,钢材产品生产、经营成本居高不下,加之供大于求市场格局的形成,生产和经营的利润受到挤压,整个产业链各个环节陷入亏损的困境。若干年前,螺纹钢每吨进货成本只有2000元,赢利多少按市场波动获取。高的时候,曾经每吨有1000多元赢利,个别的甚至达到2000多元;低的时候,也有数百元的利润;生意难做的时候———能在不花经营成本的情况下,直接为钢厂代销。这时,即使在销售中没有获得利润,也能从钢厂得到吨钢销售的30元~50元补偿。如今的销售与以往大相径庭,吨钢能赚到30元~50元的已经算赚钱的买卖;有时为了维持企业足够的流水,持平或亏5元~10元也跑货了。

按照上述的情况,把若干年前经营每吨螺纹钢的成本定在2000元,赢利设定在当时较为多见的吨钢200元。如果在今天要获取这200元的利润,该投下多少经营成本呢?按持平或亏损的经营,是无法计算的。如果吨钢赢利值为20元,那么现在要赚取200元的利润就该买进10吨的钢材,前阶段吨钢成本都在4000元以上,以每吨4000元计,钢贸商获取200元利润就得投入40000元。也就是说,钢贸企业经营成本是若干年前的20倍。经营成本大幅度高企,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整个行业的资金缺口。

应对之策

不及时还贷,表面上看是企业个体的诚信问题,实际上还需要有他律来保驾护航。因此,在弥补企业资金缺口时,既需要有各企业诚信,又需要完善市场机制,使自律置于他律有效监管下,确保资金安全运作。为此,当务之急要做好以下几件工作。

重新认识本轮危机的性质。任何时期金融政策的制定,都是根据当时经济运行实践而来的。2008年以来,我国面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经济危机。在一些金融发达国家里,银行业金融机构首当其冲地成了本轮危机的牺牲品,有些国家甚至于面临负债率过高导致即将破产的境地。类似这些国家,说是金融危机引发经济危机是不错的。但是,如果把金融业发达国家的金融经济危机照搬到我国,那就不是一回事。与极大多数金融业有待发展的国家一样,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不但没有受到本轮危机的冲击,反而赢利创了历史新高,这可以从银行业金融机构高管年薪中得到充分的反映。因此,我国遭遇危机的性质不能简单地照搬国际金融经济危机的说法,而是应根据我国实际情况,设定为经济危机较为妥善。如果同意这样的说法,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制定具体业务政策中,应立足于扶持、服务经济实体原则立场,降低企业融资贷款的成本,不要对一些需要资金助力发展的企业实施类似缩贷或断贷的政策。如果能这样的话,或许能有助缓解行业资金缺口的问题。

加强监管力度应从完善机制上入手。如今在钢贸行业实施的担保方式,在确保银行业金融机构资金安全回笼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现如今有些担保公司在运作中出了一点状况,但不能由此抹杀所有担保公司在保障资金运作安全方面的积极作用。比照好与不好两类担保公司运行情况,从中可以发现,出了状况的担保公司,在资金运作过程中,往往暴露了监管不力的瑕疵,使得一些诈贷恶性事件有机可乘。因此,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放贷之前,就要做好企业资讯质量的调研工作,加强专款专用的监管力度,确保资金放贷出去后也能得到有效的监控。在有可能的条件下,监管职能不要交由利益主体各方承担,应交给第三方实施监管,并把监管重点落实在消除重复质押和专款专用上。由于增加了第三方监管,肯定会增加企业融资成本。但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和中介担保这些环节能主动让些利,减少某些不合理的管理费用,在不增加贷款成本基础上再增设第三方监管也不是不可能做到的。

增设应急预案,力争把坏账消灭在萌芽状态。自从去年11月份发出钢贸行业资金链运作预警报告后,银行业金融机构唯一采取的应急措施便是收回贷款或缩贷,这样的做法无疑是釜底抽薪,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本来已经告急的资金缺口,使有可能自救的企业失去了自救的良机。由于资金短缺越演越烈,使得有实力的企业也不敢说自己有钱。在这样情况下,一些行业商协会组织自救基金会的努力也成为流水,而打出悲情牌的告同行书不但没有赢得同情,反而加重了行业资金缺口的色彩。冷静下来想一想,造成本轮资金缺口的原因无非有主客观两方面原因。主观上,有些钢贸老板在掘得第一桶金后,希望凭借创业成功经验,运作更多资金加速企业的发展。客观上,2008年国家增投4万亿资金满足了这些老板的愿望。因此,业内涉足多元化经营成了较为普遍的现象,仅在2010年前后在全国各地兴办了数百家钢材市场。其中,不乏有成功者,在短短数年里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也不乏有失败者,无意间扩大了行业资金缺口的窟窿,成了本轮行业资金告急的牺牲品。在一些企业失衡发展时,整个行业压根儿没有应急预案,以至于在相关部门发出预警报告后,依然束手无策,却寄希望于有政策来帮助解围。从中,可以得出一条经验教训,行业在无论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都应准备好各类应急方案,以备应对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

当好企业的参谋,不搞“一刀切”。目前,虽然行业在自救中已经失去了最好的时机,但各个企业自救活动始终没有停止过,最为常见的是“瘦身”和理财。“瘦身”之一就是收缩———收掉一切不赢利的门店和项目;瘦身之二就是精兵简政———保留企业骨干队伍。理财就是企业在实施多元化经营时各类投资项目进行必要的梳理,加大赢利点的人力和财力的投入产出,降低或清理暂时不赢利的业务。有一家企业曾收购一个网站,本该投入运行的。经分析,各大钢贸交易网站仍处在烧钱阶段,新推出网站的赢利机会不大,且在运行中还得不断地投钱,故当机立断地把网站运行计划搁置起来。除此之外,不少企业立足服务,进行经营创新,以个性化服务维系终端用户渠道,在行业需求不十分景气的情况下也能保持微利经营。

针对钢贸行业发生资金短缺的问题,主要是依靠行业自救。同时,也希望有关单位在实施相关政策中,不搞“一刀切”,并在分析企业面临实际困难后,依靠群策群力化解矛盾,取得突破性的发展。即便在出现企业逾期未能归还案例后,也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并作出相对应的处置对策。如对于诈贷后携款“跑路”的老板,应根据我国现行法律严惩不怠;对于一些想还贷又一时无力回贷的企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应组织相关方面组织会诊,帮助企业尽早回笼资金。
 

(关键字:钢贸 资金 缺口)

(责任编辑:00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