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钢打造“经济型”高炉成效凸显

导读: 今年以来,马钢积极推进“经济”型高炉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一铁总厂9号高炉1月~9月份平均毛焦比降至391kg/t,燃料比达到544kg/t,仅固体燃料降本就达912.56万元,位居全厂4座高炉之首。
关键字: 马钢

今年以来,马钢积极推进“经济”型高炉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一铁总厂9号高炉1月~9月份平均毛焦比降至391kg/t,燃料比达到544kg/t,仅固体燃料降本就达912.56万元,位居全厂4座高炉之首。二铁总厂前9个月生产铁水384.2万吨,降本2180多万,10月份降本2500多万元,完成公司目标值56.28%;高炉利用系数、冶炼强度、煤比、焦比、烧结余热和TRT发电等大多数经济技术指标大幅改善。

打造“经济型”高炉,炉况顺行是基础。一铁总厂9号炉此前炉况稳定性差,消耗始终居高不下。去年底,9号炉通过整修,消除了漏水冷板等设备缺陷,实现了由砌筑炉型到操作炉型的平稳过渡,保证了高炉的稳定顺行。在此基础上,他们通过对高炉操作参数进行优化,适当抑制边缘的实用型煤气流分布,并采用大矿批多环布料、稳定上部气流、改善煤气利用、提高煤气利用率等方法和途径,努力降低消耗。

随后,针对热风炉蓄热面积不足、风温低、初末期波动大的现状,一铁总厂采取了以下措施:积极摸索和采用控制初末期风温的办法,以缓解风温波动大对高炉的影响;通过适当提高富氧率,保证理论燃烧温度,逐步将煤比提高到145kg/t以上,进一步优化燃料结构;通过在烧结矿中加入一定量的焦丁,既能代替一部分焦炭,起到降低焦比的作用,又有利于提高料柱的透气性和烧结矿的还原性。同时,他们着力加强原燃料检查和焦炭、矿石筛网的管理,严格控制焦炭水分焦补加量,加强炉温、硫磺的控制;强化设备的巡检、群检和隐患整改,减少和杜绝炉内外事故的发生,从而为高炉的稳定、均衡、高效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球烧铁”一体化系统生产的工艺特点、设备要求、原燃料结构等方面着眼,二铁总厂全面分解新一轮降本增效任务,并抓好“关键设备定机定额经济运行”与“设备零故障运行”两者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加大计划检修力度,加大设备技术改造、攻关力度,为高炉保持长周期稳定、高效生产和系统节能增效提供了技术支撑。此外,该总厂从提升劣质原燃料条件下的操控能力和水平入手,攻克“瓶颈”,改善劣质原燃料条件下高炉冶炼存在的不利因素,全面提升了高炉冶炼经济技术指标。

 

(关键字:马钢)

(责任编辑:00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