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中国汽车的黄金十年

导读: 2001年底,中国正式加入WTO,其后10年,中国汽车市场年增速高达20%以上,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生产国和销售市场。
关键字: 中国 汽车 生产国 销售市场

2001年底,中国正式加入WTO,其后10年,中国汽车市场年增速高达20%以上,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生产国销售市场。中国车开始立足市场并迎来一场真正的市场化较量。

十年最大变化:汽车进入家庭

2001年,摩托车厂老板李书福正在为一个轿车“准生证”而四处奔走。在这个时期,中国汽车工业已经具备了产业基础。在轿车领域,中外合资品牌桑塔纳、捷达、富康已经开始在中国生产,但自主轿车还未真正起步。

李书福想成为在中国制造轿车的第一位民营企业家,他私自造好了这个“四个轮子加两个沙发”的家伙,并希望政府能给予自己整车生产资质。

李书福说了一句后来广为流传的话:“如果失败,就请给我一次失败的机会吧!”

2001年12月9日,李书福的轿车准生证上终于盖上了公章。被称为“汽车疯子”的李书福开始公开畅谈自己的梦想:造中国老百姓买得起的车,三五万元就能买的吉利车。

李书福没有想到,七八年后,曾经的理想已成现实,低价却成为了中国汽车的桎梏。

李书福获得轿车准生证的第三天,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WTO。中国开始履行WTO成员对“降低关税”、“取消市场配额”等承诺。

这是一个巨大的改变

2002年之前,中国汽车工业带着明显的计划经济的痕迹。为保护民族汽车工业,中国对于进口轿车征收100%甚至150%的高税收,而且要求合资车企的零配件必须进行一定比例的国产,而且对外资准入也有限制。

加入WTO以后,中国市场真正与国际接轨,在入世的承诺中,中国唯一保留了合资车企中中资至少保持50%的底线。

在吉利之后,比亚迪、力帆都拿到了轿车生产许可证,汽车市场正式对民营资本放开。

根据入世承诺,到2006年,汽车进口关税降至25%。随着关税的下降,进口车丰田皇冠、福特、马自达的价格都大幅下降。

2002年前,丰田的中档进口车的价格在30万元左右,如今凯美瑞18万元就能买到。而李书福早已实现了平民车的梦想,吉利车只需要四五万元就能买到,而市场上最便宜的奥拓车为2.8万元。

“普通家庭发现自己能买车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会长、秘书长董扬告诉记者,“这是这10年来中国汽车市场最明显的变化”。这预示着,中国这个世界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开启,并且赢来了大发展的时代。

十年最大荣耀:全球共享中国盛宴

加入WTO之后,中国汽车市场一改上世纪90年代缓慢增长的态势。10年间,中国汽车产销量从200万辆增长到1800万辆,增长了8倍。

中国汽车产销量的高速增长出现在2002年,增速猛增至39.8%。即使2008年遭遇国际金融危机,中国汽车的增速也保持在6.7%,并在2009年、2010年重回30%以上的快车道。

(关键词:中国 汽车 生产国 销售市场)

 

(责任编辑:0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