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远:矮化、丑化自主品牌不是一种好风气

导读: 7月6日,中汽技研中心发布了今年第二批C-NCAP车型评价结果,吉利全球鹰GX7以50.3分获得“超五星”安全评价。
关键字: 自主品牌 汽车市场

7月6日,中汽技研中心发布了今年第二批C-NCAP车型评价结果,吉利全球鹰GX7以50.3分获得“超五星”安全评价。这是中国汽车自主品牌获得的第一个“超五星”,然而它最大的亮点还不在此,而在于超越了本次所有参与碰撞检测的合资品牌。

表面看,参与本次碰撞的15款车型,自主品牌与合资车型各有5款获得五星及以上评价,数量相等。但是从得分情况看,吉利GX7获得的是本次测评的最高得分,也是C-NCAP开展碰撞以来全部172款车型中的第四位高分。在SUV领域,超过了大众途观、斯巴鲁森林人、北京现代ix35等市场上热销的外资品牌。

人所共知,中国是当今全球竞争最激烈的汽车市场,也是全球汽车品牌最多的市场。C-NCAP测试对象包括所有进入中国市场的汽车品牌,因此C-NCAP测试就是一场汽车安全“奥运会”,这种测试中获得最高得分,等同于拿到一块“汽车奥运金牌”。中汽技研中心主任赵航评价说:“目前自主品牌在安全性能方面完全不逊色于合资品牌”。

一直以来,人们总认为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有天壤之别,自主品牌是品质差的代名词,“自主品牌”车子不安全。GX7安全方面全面超越合资品牌,代表了吉利质量管控的飞跃,为中国自主品牌形象正了名,标志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出现重要拐点,带给吉利,也带给自主品牌以信心,意义十分重大。

然而,这件事在社会上引起的反响并不如预想的那么强烈,尽管事后吉利集团还专门举行了新闻发布会,详细介绍了碰撞的“幕前幕后”。是大家对汽车安全问题不重视、不关心吗?

记得2006年C-NCAP推行之初,吉利首次参与碰撞测试,自由舰仅得28.4分,获两星,社会上立即一阵热炒,不排除有人出于猎奇,但确有人幸灾乐祸。今天当吉利取得“超五星”碰撞成绩时,当年那些冷嘲热讽者却沉默以对。两相对照,爱憎何等分明。难怪赵航感慨道:“我们有些国人的想法很奇怪,就是见不得自主品牌好”。

这里要特别说说吉利集团副总裁、销售公司总经理刘金良最近的一种“感觉”:“现在自主品牌的舆论氛围不是很好,媒体上有很多文章,大讲自主品牌再过三五年可能就剩一半,还不断发问:自主品牌还能够继续生存发展吗?自主品牌如何突出重围?自主品牌如何走出四面楚歌?等等”。他认为,“这种舆论环境对自主品牌整体发展不利”。

尽管这些说法并非针对吉利,因为在今年上半年汽车市场整体向下,大部分自主品牌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下,吉利还是有4.2%的增长率,完成今年46万辆销量目标的48.3%,出口量同比更增长200%。特别是帝豪EC7增长了16%,月销售量达到13000辆,是很不错的销售业绩。但是“兄弟阋于墙,外御其辱”,看到其他自主品牌日子不好过,刘金良心里也不好受,他有一种“唇亡齿寒”的感觉。他认为,“自主品牌整体有发展,有进步,吉利才有氛围,才有空间,国内的自主品牌不好,对吉利有影响”。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中国一些“专家”不喜欢自主品牌,他们总觉得中国自主品牌太多了。全世界跨国公司都进来了,建立了那么多合资公司,他们也不嫌多。他们一直坚持“反对散乱差”,在他们看来,因为有了自主品牌,中国汽车业才“散”,才“乱”,才“差”,所以极力鼓吹“加大兼并重组力度”,就是要自主品牌快点被别人兼并,快点退出市场。一个没有自主品牌添堵,由外资品牌主导的中国汽车业,就不会是“散乱差”,就清静了,就由“汽车大国”走向了“汽车强国”。

我们知道,正是因为长期“反对散乱差”,不许本土企业造车,把大好市场拱手送给外资品牌,使本土企业错过了最好发展时机,才酿成今天合资公司一统天下的局面。我们不妨掰指头数一数,今天中国市场上汽车合资企业有多少,自主品牌又有多少,究竟是哪种企业太多了!?

因为不喜欢自主品牌,自主品牌大小出点事,有人就幸灾乐祸,加油添醋,大炒特炒,拼命丑化、矮化自主品牌。对自主品牌取得的成绩,则视而不见。深圳5.26特大交通事故就是一列。事故调查结论还没出来,他们就断言比亚迪的电池不安全,拼命往比亚迪身上泼脏水;调查结论证明了比亚迪的清白,他们还坚持说“比亚迪难以抽身”云云,就是不愿意中国企业好。

当前自主品牌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但这是产业政策导向错误造成的结果,并不是自主品牌不努力的原因。自主品牌确实在努力拼搏。比如吉利全球鹰GX7“超五星”,运用了关键安全技术45项,开发专利42项,进行整车碰撞实验107次,滑台实验128次,零部验证200多次,总体实验次数400次左右。用赵福全的话说,是“几百名工程师、几年的日日夜夜”熬出来的。

安全做到五星,并不是简简单单的技术堆积,要保证流水线上每一辆车子都达到设计指标。对自主品牌而言,还有成本控制的难题,因为毕竟只是一辆10万元左右的车子,过高的配置、过高的材料要求,不能无限制的应用,只能“好钢用在刀刃上”。

要造出既安全,老百姓又买得起的好车,实现成本与安全之间的平衡,技术要做得全,做得好,还要做得便宜,造一辆安全的平民车,比造一辆安全的豪华车难度大多了,个中辛苦有谁知道呢?
 

(关键词:自主品牌 汽车市场 )

(责任编辑:0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