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回转推进器加工为东南造船节约巨大成本

导读: 由陈振兴发明创造的这套工装设备全称叫做“船用全回转推进器平面加工特种工装”,是第九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暨第六届海峡两岸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展金奖作品。
关键字: 东南 造船 节约 成本

8月8日,东南造船厂的机装课车间内,高级技师陈振兴开着行车,正在吊装一套工装设备。“要小心……稳住。”他提醒守在待车的船体配件旁边的徒弟。不一会儿,设备顺利吊装完毕,被推进装置内。几位同事围拢过来,在陈振兴的指导下,开始车配件。

由陈振兴发明创造的这套工装设备全称叫做“船用全回转推进器平面加工特种工装”,是第九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暨第六届海峡两岸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展金奖作品。它能解决船舶建造“镗孔难”的问题、有效提高船舶建造的效率,并且一次性为企业节省成本100多万元。

它并非陈振兴的第一次创新成果,但却是最新、最大、最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创新成果。用陈振兴的话说,“它是在前两次发明创造的思想基础上做成的”。而这三次发明创造,记录了陈振兴从“菜鸟”到“高手”的成长过程。

陈振兴的创新之旅始于1985年。那时是他进厂第6年,平日特别爱钻研。有一次,他发觉正在使用的工装设备时常造成主机轴转动不畅,便萌生改进工装设备的念头。

但是,改进工装需要钱。陈振兴担心厂里不同意,他试着跟厂里的工会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没想到,厂领导听了工会说明的情况后,就同意让陈振兴动手试试看。就这样,他仅用6000元就成功解决了影响主机轴正常运行的“镗孔不同心”问题,为厂里节约了7万多元的成本

1999年,陈振兴再次出手,自行研制了两台尾管铜轴设备,成功实现了工装设备的再升级,为厂里节约了近37万元的成本。

2010年,厂里想去深圳购买2套单价58万元的船用全回转推进器平面加工特种工装。陈振兴实地考察后发现这种设备非常昂贵,使用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他又一次萌发自己动手制作工装的念头。但是他当时没敢说出来,“因为我没多大把握。要是失败了,会浪费厂里很多钱”。

没想到,他的心思被工会同事看出来了。此事汇报给厂领导后,厂领导对陈振兴说了一句话:“你放手去做。做出来的东西不能用我们绝不怪你。”

这句鼓励激发了陈振兴巨大的能量。他连续几天不眠不休,在经历过一次失败之后,他成功地实现了工装设备再次升级。

谈到自己的三次创新,他反复表示是厂里为自己提供了良好氛围,才让自己有了创新的可能。“现在,我也非常支持和鼓励年轻人创新。”已经有了十几个徒弟的陈振兴说。

1988年出生的余军福是陈振兴最小的徒弟,从2007年进厂以来,他一直跟着陈振兴,现在已经是厂里的技术骨干。“师傅对工作的认真、对技术创新的激情让我非常敬佩。”余军福说,“我现在也经常会琢磨一些小发明、小创造,将来我也要和师傅一样成为‘创新’人才。”

东南造船厂厂长陈香麟告诉记者,在培养技能人才方面,厂里非常重视两个平台:一个是相关政府部门和工会组织举办的各类技能竞赛,另一个是“6·18”等项目对接会。

“竞赛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拔平台,它帮助我们发掘更多的高技能人才。在竞赛中取得名次的职工,我们从评定技术职称到福利待遇都有优惠。”陈香麟说,“项目对接会则帮助我们高技术人才实现技术价值。通过每年的‘6·18’,厂里越来越多的职工对小发明、小创造起了浓厚兴趣,创新积极性大大提高,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不过,陈香麟也坦言,高技能人才的缺乏依然是目前企业发展所面临的最大困难。该厂技术工人中,中级工77人,占在岗职工6.75%;高级工28人,占在岗职工2.45%;技师及高级技师16人,占在岗职工1.4%。“我们正在加大职工培训的力度,希望能培养出来更多的技能高手,为企业发展添砖加瓦。”陈香麟说。

(关键词:东南 造船 节约 成本)

(责任编辑:0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