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供应宽松 强势格局难维持

导读: 在各央行货币政策不变、中国原油需求下滑及全球原油供应宽松的情况下,待季节性需求高峰过后,原油价格将难以维持强势,未来高位下跌的概率较大
关键字: 原油 价格 期货

在各央行货币政策不变、中国需求下降以及全球原油整体供应宽松的情况下,原油将难以维持目前的强势格局。

自6月底触底以来,国际原油价格走出了一波连续上涨行情,特别是布伦特原油强势格局明显,目前已经接近115美元/桶关口,与WTI的价差扩大至20美元/桶左右,这主要是受到季节性需求、北海供应减少以及地缘政治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所致。然而,在各央行货币政策不变、中国原油需求下滑及全球原油供应宽松的情况下,待季节性需求高峰过后,原油价格将难以维持强势,未来高位下跌的概率较大。

各央行货币政策不变

7月26日,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发表言论称将尽一切努力捍卫欧元,在此消息带动下,当日欧元兑美元大涨超过1%,投资者对于欧洲央行可能推出强有力的政策解决欧债问题抱有强烈期望。然而,8月2日,欧洲央行会议结束后,德拉吉仅宣布将采取新的措施解决欧债问题,并没有给出详细计划,令许多投资者感到失望。

另外,8月1日,美联储议息会议之后伯南克也未提及QE3,紧接着,8月3日公布的美国非农就业数据大幅超出市场预期,就业市场的改善将推迟QE3出台的时间。更为重要的是,目前美国核心CPI已经较2010年QE2推出之前大幅走高,这将阻碍进一步的量化宽松政策的出台。

因此,在目前欧美货币政策按兵不动之际,商品价格依托宽松预期进一步上涨的可能性并不大。

中国原油需求下滑

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的大宗商品牛市当中,中国需求成为支撑商品价格走强的主要因素,即使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大宗商品的需求拉动也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是,今年以来,国内主要港口铁矿石、煤炭等商品库存的大幅增加预示着中国需求下滑已不可避免,而在整体经济结构性调整过程中,势必会对大宗商品需求形成压制作用。此外,从国际能源机构的报告来看,今明两年以中国、中东及中南美洲为首的非经合组织将占据全球原油需求增长的绝大部分,其中,中国是主要的需求增长引擎。然而,中国海关8月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7月中国原油月度进口量为2183万吨,仅较6月的2172万吨小幅攀升,大幅低于5月份的2548万吨,创出近9个月以来的新低。因此,在中国需求下滑的情况下,未来原油价格缺乏持续上升的基础。

全球原油供应宽松

在美国夏季汽车驾驶高峰到来、中东地区燃料发电需求增长以及日本大部分核设施持续关闭的推动下,今年三季度全球原油需求将达到季节性的峰值水平,这将促使日均消费量超出供应量90万桶,但2010年和2011年同期,该数值分别为110万桶和170万桶,由此可见,今年全球原油供应相对于需求而言较过去两年明显宽松。从供应端来看,7月份欧佩克的原油日均供应量为3120万桶,小幅低于6月份的3135万桶,仍大幅高于计划的3000万桶的水平。尽管此前以伊朗、伊拉克为首的石油主产国希望以降低供应量来支撑油价,但从目前看,减产的动能将明显不如6月底。因此,在整体原油供应宽松的情况下,油价很难持续走强。

综合以上分析,在各央行货币政策不变、中国需求下降以及全球原油整体供应宽松的情况下,原油将难以维持目前的强势格局,布伦特原油在115美元/桶关口将遭受较大的阻力,未来承压下行概率较大。不过,近期伊朗与以色列的紧张局势出现加剧迹象,而一旦两国发生冲突的话,届时将导致油价再上一个台阶,建议投资者密切关注地缘政治的演变。总体上而言,油价下跌的概率较大,但不排除地缘政治推升油价继续上行的可能。

(关键词:原油 价格 期货)

(责任编辑:00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