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昌造船厂:历尽艰辛扬帆前行

导读: 盛夏时节,鄱阳湖畔都昌县造船厂一派火热景象:船体车间电焊闪闪,巍然耸立的吊装机旁,体型巨大的5000吨油化船上,百余名工人在紧张忙碌着……在世界性造船业处于萎缩阶段时,都昌造船厂却显现出“长盛不衰红旗不倒”的强劲发展势头。
关键字: 都昌 造船厂

盛夏时节,鄱阳湖畔都昌县造船厂一派火热景象:船体车间电焊闪闪,巍然耸立的吊装机旁,体型巨大的5000吨油化船上,百余名工人在紧张忙碌着……在世界性造船业处于萎缩阶段时,都昌造船厂却显现出“长盛不衰红旗不倒”的强劲发展势头。

早在60年代初期,都昌县造船厂便被评为全国交通战线上一面红旗。在后来的发展中,该厂经历了整体搬迁和成功改制,由原来的国营造船厂改为股份造船厂,在这重大的变革中该厂像许多企业一样遇到了重重困难。在困难面前,厂领导带领全体职工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迎风破浪,扬帆远航。拆老厂、建新厂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厂长沈喜贵介绍,在搬迁过程中,他们一直没有停产,坚持边搬迁边生产。新厂选址在位于鄱阳湖边的江玻处,采取先建生产厂房,后建办公楼房,工人在车间生产、干部在临时工棚办公,当时为赶造中石油公司85米油趸船,全厂白天晚上连轴干,晴天雨天白天黑夜,没有双休日。

由于受世界经济危机影响,世界造船业发展走下坡路,为了顺利度过造船业的“寒冬”,经县老科协与省老科协挂钩,争取了省渔政厅建造渔政巡逻船的业务,还通过回访老客户签订了一批造船订单。

有了造船业务,又遇到了融资的难题。在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筹集资金6000多万元投入扩大再生产。资金不足部分,采取引进来料加工造船业务,实行包工不包料,这样减轻了投入资金的压力。由于来料加工业务利润非常低,该厂千方百计走技改节能减排之路,大力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拥有大专以上学历65人,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36人,工人技师16人,电焊工106人。在搬迁新厂中加快技术改造,新厂区已建成能同时造2艘8000吨级船台2座,3000吨级室内船台2座,2万吨级船台1座,船体车间、金工车间、各类仓库配备。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该厂已由原来单纯生产钢质客货驳船,发展到能生产500吨1类油船、1200吨1类油轮、1000吨化学品船、65米矿石装卸船、90米原油囤船、5800吨1级油船远样海轮,大型集装箱船,5000吨散货海轮、长江巡逻艇、渔政执法船、98客位双体客船、60米浮吊趸船、5000吨油化船等。年生产能力达到造船总吨3.8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1.6亿元,主营业收入1.3亿元,今年上半年完成税收60万元。

今年该厂将目光投向节能降耗、狠抓成本,先后出台一系列管理办法,并付诸实施成效显著,1~7月用电消耗下降6%,用水下降5%,用风、液氧均有下降,而同比产值上升12%。都昌造船厂成了绿色减排的排头兵。而这些,得益于该厂今年实施的节能“三大新机制”。一是层层责任管理机制,厂成立了节能领导小组,建立成本控制机构,将节能降耗列为一把手工程,层层落实节能降耗目标,层层签订责任状;二是强化生产现场管理机制,杜绝跑冒滴漏;三是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对节能有突出贡献者予以重奖,对造成节能损失者予以严惩。

(责任编辑:0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