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宕30年:中国造船业生死沉浮录

导读: 来自中国船舶协会的数据显示,2012年1-6月,全国造船完工量322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2%,其中海船为908万修正总吨;新承接船舶订单量1074万载重吨,同比下降50.3%,其中海船为442万修正总吨。
关键字: 中国 造船业

百里江边千帆竞,也许此般繁忙景象再难上演。订单锐减、利润下滑、裁员跑路,我国造船业正在为自己前几年的“透支”行为买单。

2011年底,BDI指数一度跌至647点,较2007年时10656点的纪录高位跌逾90%,让航运界倒抽了一口凉气:经历了本世纪初5年的超预期发展后,中国海事业务是否走到了繁荣时期的终点?

实业之殇

谁是航运巨亏的始作俑者?

浙江,全球最大的中小型干船坞制造基地,也是中国造船业萎缩的一个样本缩影,如今将近8成船厂停产,超1600家中小造船企业进行破产整合。

21世纪网统计,在2011年-2012年上半年间,江浙一带已有3家明星造船企业轰然倒下,福建、山东、江苏等造船大省也陆续陷入开工不足或者停工的困境,根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今年前五月,三大造船指标造船完工量、承接新船订单量、手持船舶订单量分别出现10.1%、47.3%、27%的下降。

2011年底,浙江恒富船业、蓝天造船公司进入重组程序;2012年2月,浙江东方造船集团董事长陈通考背负11亿资金负债卷入跑路传闻;2012年6月,浙江台州最大的出口船舶企业浙江金港船业有限公司因身陷3亿元债务,向法院提交破产申请。

实业不易,但家族仍想坚持。在2011年,当浙江民企东方造船集团迈进伦敦证交所AIM市场,成为当地中小民营船企的生存典范,没人会想到,仅一年时间,东方造船会成为资本市场的烫手山芋。

事实上,不仅是浙江,环渤海、珠三角甚至是重庆内陆,造船企业日子难熬:2012年8月,韩国株式会社东方船舶和中国合作方组建的大连东方精工船舶有限公司(简称东方船舶)宣告破产,成为金融危机以来大连市第一家宣告破产的造船企业。

 

 

图注:中国3大船舶工业基地

随着煤炭、钢铁大面积积压以及国际航运市场持续低迷,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均大幅下降。

在今年2月份,重庆最大的民营造船厂重庆金龙船业有限公司已停产关门,3月,江苏启东最早一批造船厂之一的南通惠港造船公司,也悄然倒闭。

船运业萧条,产能过剩,融资成本过高缠绕着刚刚起步的中小船企,具有一定御险能力的大型造船企业在这场寒流中也难以抽身。

今年7月,中国最大的民营船企熔盛重工董事局主席张志熔因涉中海油内幕交易遭SEC指控,这也从侧面反映了造船业低谷下,熔盛重工已到了资金拮据、难以为继的煎熬状态。

广船国际副董事长、总经理韩广德则坦言,“受欧美债务危机影响,造船业形势严峻。新船订单,就像有毒的饭团,不吃,饿死;吃下去,就看你撑不撑得住。”

高成本的民间融资和低端的制造水平,让浙江中小船企无法承受风浪的冲击。疯狂的造船季过后,已留下满地残骸。全球经济进入衰退,国外订单萎缩和银行大幅减少信贷的双重夹击,就像一剂猛烈的毒药,让中国造船业写下了“墓志铭”。

疯狂造船后遗症

49%订单沉没、6上市公司破净[表]

 

图注:截至8月9日收盘,按申万行业分类,造船板块6家A股公司破净。

中国船舶工业协会表示,全国1500多家造船厂今年上半年损失49%的订单,国内造船业的订单已经锐减到近10年来最低水平。截至6月底,手持船舶订单量12587万载重吨,比2011年底手持订单下降16.0%,其中海船为4172万修正总吨,出口船舶占总量的85.3%。

与此同时,银行信贷也因为政府降温经济而逐渐干涸,去年信贷规模与2008年相较减少超过87%至约5.01亿美元。

二级市场上,造船板块“三剑客”中国船舶、广船国际、中船股份也风光不再。

来自广船国际和中国船舶2011年、2012年的一季报显示,2011年一季度净利润广船国际、中国船舶分别为1.75亿元、7.04亿元;2012年一季度净利润则分别为7940.95万元、2.63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54.6%和62.68%。

二级市场上,21世纪网统计,截至2012年8月,A股交通运输业中有19家上市公司“破净”。其中造船企业占了6家,分别包括:中远航运、中海发展、海峡股份、长航凤凰和*ST长油。数据来源:Wind)

航运业处于低谷期,大部分航运公司纷纷发布盈利警告,预计中期业绩亏损。

疯狂造船的后遗症正在来袭,长期关注广东省造船业的人士表示,造船业受宏观经济影响有周期性和滞后效应。2008年金融危机暴发后,造船业没有马上进入谷底。2008年接到的订单,经过两三年,到2011年才消化完。

来自中国船舶协会的数据显示,2012年1-6月,全国造船完工量322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2%,其中海船为908万修正总吨;新承接船舶订单量1074万载重吨,同比下降50.3%,其中海船为442万修正总吨。

宏观经济走弱,造船业迎战全球大萧条

造船业的上游是航运业,市场需求与国际煤炭、铁矿石等大宗商品的运输量息息相关;而下游则连通钢铝材、电机等行业,对宏观经济有着敏锐的反应。

瑞士信贷董事总经理、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分析师陶冬认为,目前世界经济正处于去杠杆的过程,势必带来未来四五年需求的弱增长,中国也无可避免被波及,因此中国经济也进入了弱增长周期。

造船业的不景气并不只是中国,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体现。中、日、韩三国造船业都处于一个调整期,即优胜劣汰,弱小的船厂遭到淘汰。据航运咨询机构克拉克森最新数据,今年上半年全球新船订单额303亿美元,较去年同期跌40.8%;中国船厂上半年订单仍然疲弱。

中证期货钢材分析师何方伟认为,海运指数不景气,中国市场对原材料的需求有所削弱。上半年钢铁亏损企业亏损额142.48亿元,钢贸商进口矿采购热情依旧低迷。

中国造船行业协会秘书长王锦连表示,造船企业几乎都是在吃以前的订单老本,明年之后很多船厂就要陷入倒闭潮。宁波一家造船厂负责人透露,当地倒闭、关停、转行的造船企业已达10%。

有航运专家表示,在2012年的交船高峰后,航运业的"去运力化"要经历2~3年的时间,不景气将继续压迫世界航运业,倒闭的浪潮或许还会波及到江苏、山东、福建等沿海造船大省。

(责任编辑:0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