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造船业“一脸愁容”

导读: 重庆造船业“一脸愁容”
关键字: 重庆造船业“一脸愁容”

“船价大幅降低,船厂的原材料和人工等成本却大幅上涨。过去给国外船东造船,起码有30%左右的利润,如今只有5%左右。”昨日下午,重庆金龙船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安钿对记者说,船市除了在2010年有过短暂的回暖以外,整体趋势不断下滑。尤其是今年,下滑的速度比2008年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候还糟糕。

受欧美债务危机的冲击,几年前曾经风光无限的造船业每况愈下,尤其是今年以来,我国船舶企业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都大幅下降。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随着煤炭、钢铁的积压以及航运市场持续低迷,作为产业链“神经末梢”的造船业也跟着打颤。记者连日来在对重庆多家船厂的调查中发现,不仅小造船厂日子难过,即使是一些成规模的中、大型造船厂也在大呼生意难做,个别企业甚至已经停产关门。

面临集体洗牌

“虽然船厂仍有订单,但是数量比以前少了,此外,从银行贷款也困难了。”重庆市涪陵区的一家民营船厂董事长向记者感叹。

造船业蜂拥建厂的景象早已成为过去,留下的仅有一片凄凉。据了解,重庆造船厂目前面临的普遍问题是订单和资金问题。导致船厂大量倒闭的原因,一方面是受航运市场长期低迷影响,新增订单大幅下滑;另一方面是民营船厂外部融资环境恶化,普遍面临资金短缺问题。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2012年1月至5月,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同比分别下降10.1%、47.3%、27.0%。

记者从重庆市经信委了解到,根据《1~6月全市重点船舶工业企业运行情况》显示,上半年,重庆市新承接船舶订单32.67万载重吨,同比下降41.09%;手持订单56.63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8.28%。目前,重庆中小船厂停工半停工的现象非常普遍。

受民间融资成本较高和银行紧缩信贷政策影响,船厂在资金运转方面遭遇困境。重庆某银行信贷科人士告诉记者,这个产能过剩的行业,对银行来说风险太大。

2009年,重庆金龙船业有限公司完成了出口船舶逾3亿元的订单,但仅仅过了两年,订单金额直线下降,2011年只完成了7000万元的生产任务。并且从2011年下半年至今,再也没有接过订单。公司总经理黄安钿坦言,总投资额高达1.3亿元的金龙船业目前处于停工状态。

记者走访了好几家造船厂,看到的都是负责人的一脸愁容。他们告诉记者,厂内的订单量均直线下降,有的下降情况比重庆市经信委公布的数据更让人忧心。据悉,这种状况连重庆最大的国有造船厂川东造船厂也难幸免,他们面向欧美市场的高端造船业务下滑严重。

缘何风光不再

目前,重庆与全国不少地方一样,造船业和运输业出现了较严重的亏损和停产现象。重庆社科院教授王秀模认为:这并非偶然。“首先是中国经济可能进入重化工业阶段的下半场,其潜在需求也在下降;其次是前几年发展太疯了,产能严重过剩;再就是典型的周期性行业,容易受经济发展形势的影响。”

更为严重的是,随着内河航运市场日趋饱和,价格血拼不断展开。“航运企业赚不到钱,肯定会减少购进新船的数量,从而压低造船企业的利润。”重庆涪陵江新造船厂老板童小姜称,在前不久的一次招标过程中,他只为自己保留了20万元的利润,报价840万元,而有一家造船厂竟然把报价压到了730万元。“没等到结果出来,我就和其他几个造船的老板离开了现场。”

抢订单的现象已经严重影响到大造船企业的生存,重庆经信委相关人士称,“那些没有资质的船厂接的订单价格非常低,那个价格如果换作国有大造船厂,根本无法正常生产出来,这样的结果就是挤占了大船厂的订单。”

“我造船有利润,靠的就是节约成本。”童小姜告诉记者,“平时生怕得罪了工人,如果他们一天浪费几根焊条,200多人连续工作半年,我的利润基本上就泡汤了。”所以他总结出一条规律,“如果一个造船厂满地都是超过一个手指长的焊条,那么这个企业就快倒闭了。”

民营小造船厂的涌入,使得国有大造船厂的生存空间进一步压缩,迫使其退出内河船的生产。国有企业重庆江渝造船厂副厂长高波说,“在小吨位船舶市场上,国有企业已经失去了技术优势,只能调头生产附加值高的特种船舶。”

(责任编辑:0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