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正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并对制造业生产方式、发展模式和产业生态带来了重大影响,智能制造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已成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为明确“十三五”期间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的路径思路,工信部联合财政部编制完成了《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规划》提出了推进我国智能制造实施的“两步走”战略:第一步,到2020年,智能制造发展基础和支撑能力明显增强,传统制造业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制造,有条件、有基础的重点产业智能转型取得明显进展;第二步,到2025年,智能制造支撑体系基本建立,重点产业初步实现智能转型。
探索中国特色发展路径
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是培育我国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必由之路,是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对于推动我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我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实现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但目前,我国制造业尚处于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数字化并存,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发展不平衡的发展阶段。发展智能制造面临关键共性技术和核心装备受制于人,智能制造标准/软件/网络/信息安全基础薄弱,智能制造新模式成熟度不高,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供给能力不足,缺乏国际性的行业巨头企业和跨界融合的智能制造人才等突出挑战。“相对工业发达国家,推动我国制造业智能转型,环境更为复杂,形势更为严峻,任务更加艰巨。”《规划》如是指出。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日前在南京出席首届世界智能制造大会时强调,针对现阶段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特点,智能制造的推进工作注定要不断探索、反复试错。他提出,一方面,要依托自身产业基础,以智能制造工程为抓手,在研发和应用两端共同发力,以研促用,以用带研,努力突破一批关键技术装备,推广智能制造新模式,加快重点领域智能转型;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我国互联网规模和应用优势,开展工业云、大数据、物联网应用试点,推动基于互联网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协同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发展。《规划》要求,智能制造战略的推动工作立足国情、着眼长远,加强统筹谋划,积极应对挑战,抓住全球制造业分工调整和我国智能制造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引导企业在智能制造方面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关键字:智能 制造)